第二章诗化之词.doc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诗化之词

第二章诗化之词 叶嘉莹 本章以李煜、苏轼、辛弃疾三位作者的作品为例证阐述了诗化之词的特征。诗化之词虽然已回归直接自叙的主体性,不再像歌辞之词那样仅仅是在娱乐时为歌女而写,但其佳作仍然保留了歌辞之词的那种低回婉转的口吻姿态和幽微要眇富于言外意蕴的特殊的美感。 第一讲 李煜把自己生命中最深切的感受写进了词,而且竟能以他个人所遭遇的悲哀痛苦使读者感受到千古人类共同的悲哀痛苦,所以王国维说他的词是“以血书者”,并说他的词“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 前两次我们讲了晚唐五代的几位词人:温庭筠、韦庄和冯延巳,我把那一类作品划入“歌辞之词”的范围。这次系列讲座的总主题是词的美感特质,以前两次所讲是“歌辞之词”的美感特质。很多人以为讲晚唐五代的词,为什么你没有讲最有名的一位作者李后主呢?因为,我要把李后主的词归纳到第二类——我称之为“诗化之词”的美感特质。 很多人谈词,只是泛泛地称之为“词”,甚至于诗、词都不分,因为诗、词都押韵,都是美文。其实,诗有诗的美感特质,词有词的美感特质,而且不同类型的词有不同类型的美感特质。我从开始第一讲就说过,词的兴起是一件很特殊的事情,与诗不同。诗是言志、抒情的;是“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诗人所写的,是他自己的感情、感受、思想、意念。可是词不是,词在开始的时候,就是写给歌女来唱的歌辞。而我所说的“词的开始”,是指词印刷成书,流传在文士之间的开始。当然,更早期的词,我也说过,那是敦煌的曲子。但是敦煌的所谓“俗曲”,一般士大夫认为它的语言鄙俗、浅陋,没有流传的价值,所以从来不把它印刷出来。一直到晚清,在敦煌石窟之中,才发现这些词的写本,才发现原来在唐朝的时候,就曾经流传过这样的俗曲。可是后来,自五代以后,一直到明朝以至于清朝的前期,都没有看见过这一类的词,他们所看见的第一本词集就是《花间集》。 我说过,《花间集》的编选有一个特殊的目的,就是给诗人文士编了一本歌辞的集子。我们上次引过两句《花间集》的序言:“庶使西园英哲,用资羽盖之欢;南国婵娟,休唱莲舟之引。”——当那些诗人文士们在西园赏花、饮酒、游乐的时候,这本集子所收的是给歌女唱的文人诗客的歌辞。这些歌辞是不必叙述作者自己的思想和感情的。 我上次也曾经引过一段宋人笔记里的话,说是释惠洪的《冷斋夜话》曾经记载了一段故事:当时有一个佛家的大师对黄山谷说:“诗多作无害,艳歌小词可罢之。”黄山谷说“空中语耳”,这是空中语,这不代表我黄山谷的思想感情,不是言志的,是歌辞之词。所以温庭筠所写的“小山重叠金明灭”,韦庄所写的“红楼别夜堪惆怅”,冯延巳所写的“谁道闲情抛掷久”,那都是歌辞之词,是交给歌女去唱的。 我们知道,李后主喜欢歌舞宴乐,熟悉词的曲调,但我没有把他晚年的一些词归到“歌辞之词”里边去。因为经历了破国亡家这一份惨痛的经历之后,凭他对歌辞音乐的熟悉,很自然地就把自己破国亡家的悲哀写到词里边去了。那个时候,他写的虽然也是可以配合音乐歌唱的歌辞,但已不是“空中语”,已不只是写来给歌女去唱的歌辞,而是他自己在抒情言志。那是什么?那是诗篇啊。也就是说:虽然形式上是词,内容却是作者自己写自己的思想、感情、遭遇、意念了。所以,我把李后主归纳到“诗化之词”里边,把他作为向“诗化之词”转折的一个开始。 那么后来发展下来,写“诗化之词”最有名的作者就是苏东坡,还有辛弃疾。我们讲“诗化之词”要讲的就是这三位作者。第一首,我们先看李后主非常有名的一首歌辞,这也是大家都很熟悉,很多人能够熟读成诵的《虞美人》。 他说:“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可能这个字幕写的是“问君都有几多愁”,有的版本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大家都说这首词是好词,前人对它有过不少评语。清朝非常有名的一位词学家陈廷焯在他的《云韶集》里边评过这首词,他说:“一声恸歌,如闻哀猿,呜咽缠绵,满纸血泪。” 这是李后主的词,他的词何以好呢?还有人评论李后主的歌辞,最有名的当然是王国维的《人间词话》。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王国维是一个有眼光的人,他不是泛泛地评说一位作者、一篇作品的好坏,他是真的掌握了要点。他说:词到了李后主眼界才开阔,感慨才深远,就变“伶工之词”,就是“歌辞之词”变成“士大夫之词”,就是“诗化之词”了。所以王国维虽然没有像我这样说明,说是从“歌辞之词”变到“诗化之词”,但他的意思是如此的。那么这首词何以好呢? 王国维还说过一句话,他说:“李后主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李后主每天耽溺在歌舞享乐之中,把一个国家送到灭亡,他有什么释迦基督的拯救世人的这种伟大志意呢?没有,可是王国维说李后主有释迦基督担荷人间罪恶的意思。按照宗教来说:李后主本人就

文档评论(0)

qwd513620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