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PPT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

汉人最初是席地而座,即以席为坐。这是一种很不舒服的坐姿;两席屈折,膝向前,上身的体重全部由臀部挤压在腿上,下肢极易酸麻,久之还可能变形。所以,当高坐具的胡床传入中原后,很快受到部份汉人的欢迎,原来的跪姿转变成了坐姿 。胡床最初是一种以绳连缀在木头上,可开可合,携带方便,无靠背的折叠凳,类似今天的马扎。汉人使用胡床,开始只见于军旅,到了北朝,从宫廷到民间都有人以胡床为坐具。 方凳 胡床 洛阳东汉时期的墓室壁画。 趣味阅读:凳子、椅子的来历 * * *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 北方民族大交融 山东省 潍坊北海学校 张小妮 第一篇章 前秦兵败淝水 统一全国未果 317年皇族司马睿重建晋朝,史称东晋,都城在建康。 4世纪后期,氐族前秦政权在苻坚领导下消灭了其他割据政权,统一了黄河流域。 前秦强大起来并统一北方 东晋前秦南北对峙 383年,前秦企图消灭东晋,统一中国。 讲故事 请同学们试着用 “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 三个成语简单介绍淝水之战的经过。 背景:前秦意图统一南北 时间: 交战双方: 有关的成语或典故: 结果: 影响: 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状态, 南方相对稳定。 383年 前秦──东晋 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 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 淝水之战 合作探究一 淝水之战前,苻坚踌躇满志,拥兵80万,而东晋仅8万,这十比一的兵力,应该是一边倒,但前秦却兵败如山倒,没能统一江南,这是为什么呢? 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并不在于兵力的多寡,而在于人心的向背、战术的得当等等。                   1.从前秦方面看:   a、军队的民族成分复杂,当时民族融合程度不深,其他民族不满于前秦氐族贵族的统治,希望秦军失败; ??  b、苻坚骄傲,秦军劳师远征,战线过长,指挥失误。 2.从东晋方面看: a、广大将士在保卫江南、恢复中原的思想激励下,士气高昂,团结作战; b、将领足智多谋,指挥得当。 西晋 十六国 (前秦) 东晋 南朝 北朝 (北魏) 北方 南方 439年北魏统一北方,初步结束了前秦瓦解后北方的分裂局面,北方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 第二篇章 北魏孝文帝改革 多措并举促汉化 原名拓拔宏,改姓氏后为元宏,他四岁继皇位,是北魏王朝的第6个皇帝。 孝文帝自幼在冯太后的教养下,深受汉文化的影响。 洛阳 平城 北魏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呢? 迁都 孝文帝 迁都洛阳 原因 影响 ①平城出产的粮食不能满足都城众多人口的需要。 ②平城位置偏北不利于对中原地区的统治和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①对洛阳的建设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②为进一步实行改革创造了条件 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 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 “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30岁以上的鲜卑官员要逐步改说汉语,30岁以下的要立即改说汉语,故意说鲜卑语的,要罢官降爵。 ——《资治通鉴》 迁都之后的改革措施: 以汉服代替鲜卑服 北魏文官俑 迁都之后的改革措施: 汉族服饰俑 鲜卑服饰俑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帝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元也,宜改姓元氏。谓功臣旧族代(代郡)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资治通鉴》 鲜卑姓 汉姓 拓跋 元 贺楼 楼 邱穆陵 穆 步六孤 陆 贺赖 贺 独孤 刘 改鲜卑姓为汉姓 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 孝文帝选择中原大姓(汉族贵族)女子作后宫,并分别为五个皇弟聘中原大姓女子为王妃,很多鲜卑公主也嫁给汉族高门。 迁都之后的改革措施: 自孝文帝之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用“孝”字,如“孝武帝”“孝明帝”等,这是为什么? 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 说汉语 穿汉服 孝文帝改革 迁都洛阳 联汉姻 促进民族交融 增强北魏实力 改汉姓 北魏孝文帝改革 有人认为 “孝文帝的汉化措施不值得肯定,他的汉化措施是一条加速北魏国家和拓跋民族衰亡的路线。” 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 为什么? 孝文帝的汉化改革对我们今天 中华民族的复兴有什么借鉴的地方? 合作探究二 不同意;评价孝文帝改革应以是否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推动历史前进,是否有利于整个中华民族的进步为标准。 一个民族想要进步和发展,就必须与先进的民族互相交流,取长补短。 中华民族想要获得更大的发展,就不能封闭自己

文档评论(0)

jinchen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