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古代的家与史籍.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20课古代的家与史籍

第20课 古代的史家与史籍; 第五单元:中国史学的发展 在文字产生前,先民对历史记忆和认识,只能反映在口耳相传的传说中。 至迟到殷周时代,文字、历法和专职记事的史官的产生,为史学的萌芽、发展 提供了基本的条件。从此以后,史官、史家层出不穷,史书编撰连续不史书体 裁丰富多样。 司马迁《史记》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和司马光《资治通鉴》的 “知往鉴来”,体现了传统史学的基本特色。到20世纪初,史学研究的目的、内 容、服务对象和历史观念,都发生了巨大变革,最终促传统史学向“新史学”的 转型 ;一、司马迁与《史记》;《报任安书》;3 目的: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4 ①内容: 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以人物为中心)、通史,全书130篇,50余万字 ②体例: 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个部分 ③时间范围: 叙述了传说中的黄帝至西汉武帝时约三千多年的历史 ;5 特点 ①史学特点: 取材宏富,内容广博 据事直书(“不虚美、不隐恶”) 详今略古,尤其关注当代 中国古代第一部杰出的纪传体通史,独创的纪传 体为以后历代史书编撰所遵循 ②文学特点: 叙事生动,言语简练 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二、司马光与《资治通鉴》;4 内容: ①体例:编年体(以时间为序)、通史,全书290余卷,300余万字 ②范围:记载了从战国到北宋建国前的一千三百多年史事 ③以政治、军事为主,借以展示历代盛衰治乱、成败安危之迹,用为历史的借鉴 ④ 其他如典章制度、天文地理、礼乐历数等,书中也有详略不同的记载;编写丛目:即根据编纂设想,先以一书为主,按年月日顺序标出事目,然后编检群籍,逐一增补事目,而将有关资料出处附注于事目之下,称为“丛目”。丛目要求详备,凡稍与史事相关的材料均附注之。 组织长编:即依据丛目,将所有材料检出,错综诠次,择优采录,初拟文辞,以大字书写正文,以小字附注考异,总成“长编”。长编要求“宁失之繁,勿失于略”,以保证定稿时有充分的史料依据。这是全书的草稿。 笔削定稿:即依据长编所载,考其异同,删繁就简,统一体制,锤炼文字,杀青定编。这一步由主编司马光一人负责。如唐纪部分长编草卷,长达2000余丈。司马光每三日删一卷,共用四五年时间,删定为81卷。全书虽由集体编成,而义例一贯,文风统一,浑然如出一手。;5特点(价值) 展示历代盛衰治乱、成败安危的历史轨迹,为封建统治者提供历史的借鉴; 取材广泛,史料征引广博,史事取舍谨慎、考辨精细,体现严谨的治史态度,对研究中国古代史有重要参考价值; 按年月顺序,记述史事脉络清晰,便于概览 6历史地位 为赞誉司马光在史学上的贡献,后人将他与司马迁并称为古代史学界的“两司马”;《进资治通鉴表》;西汉(前145——87年);《史记》与《资治通鉴》的异同;不同点; 内容范围: 《史记》记载传说中的黄帝至汉武帝,共3000多年的历史 《资治通鉴》记载战国至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 编撰机构: 《史记》由司马迁一人完成 《资治通鉴》由司马光主持下的史局共同完成 史书规模: 《史记》130篇,50余万字 《资治通鉴》290余卷,300余万字。;三、刘知幾与章学诚;《史通》对历代史书的源流、体例、内容、编纂方法进行全面评论,开创了新的史学体例。在《史通》中,刘知几提出“史才三长论”。三长者,谓之史才、史学和史识。 刘知几说:“夫有学无才,亦犹有良田百顷,黄金满籝,而使愚者营生,终不能致于货殖者矣。如有才而无学,亦犹思兼匠石,巧若公输,而家无楩楠斧斤,终不果成其宫室者矣。” 对于史识的内涵,刘知几说“好是正直,善恶必书,使骄主贼臣所以知惧”,其中包含了史德之因素。;(二)章学诚—清代史学理论家;清代学者章学诚在《文史通义·史德》中说:“虽刘氏之所谓才学识,犹未足以尽其理也”,于是就提出“能具史识者,必具史德”以补充刘知几的“史才三长论”。何谓“史德”?章学诚说,史德就是“著书者之心术”。 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中提出“史家的四长”,就是史德、史学、史识、史才。史德被置于如此重要之地位,是历史认识和史学家的自觉意识进步的重要标志。;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 ;材料一 ;材料二 ;;(2) ;(3)

文档评论(0)

woai118do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