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前言 中国现有茶园面积约110万公顷,茶区分布在北纬180-370从海南到山东、东经940-1120从东部沿海城市到四川的范围内,它涵盖了我国浙江、江苏、安徽、福建、山东、河南、陕西、甘肃、西藏、四川、重庆、贵州、云南、广西、广东、海南、江西、台湾等20多个省市。其中海拔从10米到2600米不等。 我们可以把这个广大范围的茶产区大致分成江北、江南、西南、华南4个部分。 其中,西南是公认的中国乃至世界最为古老的茶叶产区。 前言 四川雅安,历史上我国三条茶马古道的起点之一,以雅鱼、雅女、雅雨知名;而雅安还有一享誉中华的物产,论影响,远在前三者之上,那就是——茶。 《尚书》:“蔡蒙旅平者,蒙山也,在雅州,凡蜀茶尽出于此。” 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大红中国馆的体验馆中,碧绿色的蒙山茶抢人眼球,新出炉的青叶飘出一股沁人心脾的清香,蒙山茶作为唯一入选世博会的川茶,给来自五大洲的参观者带来别致的感受,蒙山茶,国茶之源、千年贡茶,开始走入人们的生活之中。 前言 蒙顶山是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也是世界茶人“寻根”和“朝圣”的神往地。 蒙顶山是世界茶文化圣山,蒙顶山茶文化是人类共有的灿烂文明。 蒙顶山茶文化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全人类的。 蒙顶山简介 中国AAA级旅游区 成都西南部110公里,西距雅安市区15公里 四川首批省级风景名胜区之一 与峨眉、青城并称四川三大名山 蒙顶山简介 蒙顶山山体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其土壤主要是作用于白垩纪紫色砂岩母质上的灰化土壤、棕色森林土和酸性紫色土三种类型,土壤酸硷质特别适宜于茶树的生长。 加上云雾弥漫的生态环境,能减弱太阳光直射,使散射光增多,有利于茶叶中合氮物质的形成,也增加了茶叶中氨基酸、蛋白质、咖啡碱、茶素、维生素C的含量。 古人认为蒙山上有天幕(云雾)覆盖,下有精气(沃土)滋养,是茶树生长的好地方。 蒙顶山简介 蒙顶山海拔最高处1456米,年降雨量2000毫米左右,日照900多小时,年平均气温13.5℃。 因长年背受高原冷气流影响,前迎成都平原热气流冲击,形成了终年云多、雾多、细雨多的特点,一年平均200多天雨日,雾日更是达到280-300天,传说为女娲补天、大禹治水祭天之地。自古就有“西蜀漏天,中心蒙山”之说,常年烟雨蒙蒙,雨雾茫茫。蒙顶山之名就因此而得来。 蒙顶山—茶马古道三大起源地之一 世界茶文化博物馆简介 世界茶文化博物馆位于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县蒙顶山,占地2000平方米,使用面积3000多平方米,共分中心区、场景展示区、接待区、展览区、销售区等七大功能区。 博物馆对蒙顶茶的起源、发展、演变、种植和制作工艺以及折射出的茶文化进行陈列展示,全面展现蒙顶山世界茶文化发祥地、世界茶文化发源地、世界茶文化圣山的风貌。 该馆集博物馆搜集、研究、宣传三大功能,是蒙顶山茶文化旅游的又一大人文景观,为中外茶商、茶人、茶文化专家学者以及广大游客参观、交流和研讨茶文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场所。 蒙顶山风景小觑 藏族人与茶 藏族分布在我国西藏、青海、甘肃一带。他们生活在空气稀薄的高原,气候高寒干旱,生活艰苦。尽管如此,藏族老寿星非常多。在我国百岁寿星集中地之一西藏,百岁老人全是藏族人。有记载的藏医创始人宇妥·云丹贡布,在世125年。 是什么让藏族人在严寒高原中磨炼出强健体格?四川阿坝藏医院住院部主任索朗扎西主任总结为三点: 1、四五岁开始就喝茶 2、名贵药多,但当地人很少吃 3、劳作到老,不惧怕死亡 藏族百姓与茶 藏族人常年以牛羊肉、牛羊奶、青稞、糌粑(读zān bā,类似炒面)为主食。索朗扎西介绍,藏族人嗜茶如粮,茶既是他们补充营养的来源,也成了消解肉奶等高热量食物的重要措施。据统计,西藏是我国茶叶的高消费区,全自治区年人均消费茶叶达15公斤,为全国之冠。难怪藏族民谚有云:“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 藏传佛教与茶 寺院僧侣是藏族社会最早饮茶的群体之一 早先,由于茶叶得之不易,所以,吐蕃民间普遍都把茶叶当作开胃养身之珍品来看待,只有地位较高的阶级阶层才能享用得到。吐蕃前期,藏族社会中能够饮茶的主要是宗教人士和上层贵族,普通百姓到后来才逐渐能够喝到茶。“由于藏族对僧人(喇嘛)十分崇敬,他们的饮茶习惯极易被人效法。特别是吐蕃最后一位赞普达玛(839—842在位)时大力灭佛,寺院被毁,大批僧人被迫还俗,这些融入民众中的僧人又将饮茶之习和烹茶之法直接传播于普通的人民之中。”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藏族社会的饮茶之风,最先应是从寺院的僧侣,特别是高级僧侣中开始流行的,寺院的僧侣是藏族社会中最早饮茶的群体之一。 藏传佛教与茶 寺院餐不离茶的生活习俗 自佛教在国内传播,茶与佛教就开始结下不解之缘,最后形成了茶禅一味。所谓茶禅一味,就是要断荤腥以恢复元气。虽然在对待荤食方面藏传佛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