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在设计中应用.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BIM在设计中应用

BIM在设计中应用   前言   BIM如今在建筑行业可谓炙手可热,从国家到地方政府都相继出台了大量的推动政策。BIM前景一片大好,各大设计院、施工单位、咨询单位的BIM团队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但是BIM到底在各个阶段做什么?应该怎么做?做到什么深度?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和形式,完全取决于市场需求,这种情况有利有弊:利在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弊在形成了相当不规范的市场,当然最终可能通过市场自身调节,优胜劣汰。笔者希望通过在设计阶段应用BIM的项目实践经验来阐述BIM的不同应用程度。   作为建筑行业前端的设计,在BIM应用的过程中根据市场的需求,也分为不同程度等级的应用,根据笔者的从业经验,把目前设计阶段的BIM划分为五个等级,以下详细分析介绍。   第一级“2D-3D”辅助设计   BIM原本的界定应该是一种生产工具的变革和技术的进步,从而带动行业的转型升级,设计阶段应该用BIM取代传统的二维工具进行设计,但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我们面临的实际情况是90%以上的BIM项目都是在传统二维设计完成图纸后进行的,这样的“2D-3D”的过程也可以称之为“后BIM”。造成这种结果有多种原因,其中包括开发模式导致业主留给设计方的时间较短,在需要快速拿到施工许可证的前提下,方能快速建造。而目前通过BIM直接做设计需要较长的时间,因此“后BIM项目”占据了目前市场的主流,从而导致各大设计院的BIM中心及各种BIM咨询公司的出现。   这种“后BIM”模式决定了BIM技术支持在很大程度上至多只能是帮助设计进行“错、漏、碰、缺”的检查,因此在这种模式下,被戏称为BIM服务三件套――“基础建模、碰撞检查、管线综合”。   基础建模就是根据已有的二维设计图纸进行各专业模型的搭建,碰撞检查就是通过建模过程中人为及计算机查找各专业构件之间的碰撞冲突;管线综合就是保证在可行性的前提下尽量优化管线布局与排列,优化净高。这里需要解释的是要做管线综合的原因:传统二维设计图需要表达单专业系统完整、图面清晰,而各专业间排图在传统模式下很难反映真实管线走向,才有了施工阶段的机电安装深化设计环节。而通过BIM技术进行管线综合能够帮助设计进行合理的管线路由设计。   但是在这种模式下,模型的深度和精度需要达到什么标准?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很多需求者都拿LOD标准作为参考,设计阶段通常要达到LOD300才算符合要求。这样明显以偏概全的要求并不能完全适用于“后BIM”工作模式,另外国家的相关标准还在编制中,有些地方的相关规定或指南也对模型的深度有一定的描述,但是我们认为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后BIM”模式仍然应该分为以下三个不同等级。   L1:设计BIM三件套   通过“后BIM”辅助设计发现并解决问题,目标明确后对模型的精度就有了依据,通常情况不影响设计的构件就可以先不做。以图1幕墙为例,在设计BIM中只表达出设计的尺寸即可,不需要表达框料内部的节点构造(型材、防火封堵等),另外直径50mm以下的机电管线,如果对空间净高影响不大就可以不建模(图2)。   另外要指出的是管线综合。在这种模式下,管综确定的目标是解决设计问题,控制管线对空间净高的影响,如果确定直径100mm以下的管线碰撞不会对净高产生影响,那么大可不必去调整,可以在施工深化设计阶段调整,而不是动不动就要求盲目做到“绝对的零碰撞”。   L2:设计BIM三件套+50mm以上管线无碰撞   在前一种模式下管线建模及管综的深度再增加一个等级,包括要建50mm以上的管线,并调整到50mm管线不能有碰撞(图3,4)。这种工作模式导致了工作量的增加,因为大量的细管线碰撞点需要调整,计算机可以帮助找到这些点,但具体调整还需BIM设计师自身根据可行性进行调整,但实际情况是现场施工时这些碰撞点根本不算真正的碰撞。   L3:设计BIM三件套+所有管线无碰撞   我们总说BIM要防止过度建模,L3这个等级就属于这种情况。通常情况下可以直接达到三维设计的程度,各专业的模型精细度非常高。如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在天津市第二实验中学项目外立面模型的搭建过程中,模型的清水砖墙立面在二维施工图中已经有非常清楚的表述,但在建模的过程中仍然依据立面进行了同样的重复工作(图5~7)。如图8的砖墙立面,砖块的大小和砖洞的位置与实际完全一致,但是这样的工作其实对检测专业间碰撞并无实质性意义,模型达到如此精度已经可以拿来直接做设计了。   同时在教室空间布局上,课桌、座椅、讲台、黑板等的布置对空间的影响检查也没有任何帮助,只是徒增了工作量和模型启动浏览的时间(图9)。在该项目中我们甚至把埋在面层里的地热水管都建了出来,其实这部分的模型对于空间构件碰撞检查并无影响,另外做到所有管线无碰撞,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