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1949中国影像风格研究.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9451949中国影像风格研究

1945—1949中国影像的风格研究   【摘 要】影像是一种承载着一定信息的视觉符号,向人们展示的是图景。在1945至1949年间,中国影像创作虽然举步维艰但也形成了一定的创作风格。此时期的影像带着特有的风格在特定的环境之下影响着广大群众,并且反映了与其关系较密切的社会群体的特征。   【关键词】影像 创作风格 受众影响   一、影像创作风格   1945至1949年间,在血雨腥风中艰难发展的中国影像创作,受时局、物质、文化交流等各种因素的制约与影响,举步维艰。但从影像创作主体的角度看,亦形成了一定的创作风格,并主要表现在影像艺术风格、影像构成风格和影像文化风格等几方面。   1、影像的艺术风格   影像的艺术风格是指影像创作主体在影像创作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艺术风貌、特色、作风、格调和气派。它是艺术家鲜明独特的创作个性的体现,统一于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思想与艺术之中。在1945到1949年间,中国影像工作者们积极从事新闻纪实摄影、人文风情地理和画意风光摄影等,也形成了自己一定的艺术风格。   (1)纪实摄影风格的体现。所谓纪实摄影,就是在真实反映自然环境、社会景象及其相互关系的思想指导下,运用摄影工具,摒弃人为干预,在视点选择、光线选择和时机选择等方面充分发挥摄影者主观能动性而进行的一种摄影创作活动、一种视觉评述。其作品不仅具有艺术欣赏价值,同时具有社会舆论建构和历史文献价值。   在1945到1949年间,无论是解放区还是国统区,都有一大批从事战地新闻摄影的记者,如沙飞、吴印咸、石少华、俞创硕、马赓伯,等等。他们都在自觉或不自觉以纪实摄影的原则规范自己的创作活动。因而,他们的影像作品充分体现了纪实摄影的艺术风格。   蔡尚雄于1945年拍摄了一幅名为《日本投降后,我军通过古北口向塞外挺进》的作品,采用纪实手法,逆光拍摄我军战士得知日本投降后,挎着枪,行走在铁轨上的剪影。深色拱形建筑的背后,是明亮的天空,暗喻着抗日战争结束,中国社会从黑暗走向光明。作者走在行军部队后面,真实地记录了战士们轻松的步伐,表现了他们惬意的心情。   (2)画意摄影风格的体现。在战争频发的1945至1949年间,中国依然有一批摄影艺术家孜孜以求地从事艺术摄影创作,如郎静山、吴印咸、郑景康等。他们的许多摄影作品充满画意摄影风格。画意派摄影奉绘画造型原则为圭臬,刻意追求作品“有意味的形式”,但它一开始就自觉不自觉地利用摄影的纪实特性,把镜头对准现实,寻求现实世界中的“诗情画意”。与纪实摄影相比,纪实摄影注重的是生活自身,而画意派则注重创作主体的审美感受。   画意派摄影大师郞静山创作的《晓风残月》,将纤细的树枝和江边的渔船拍摄出中国山水画的意味。整幅作品影调淡雅,意境深远。郞静山将主观感受和情感地注入到摄影的创作当中,使作品带给欣赏者一种中国画的宁静感。   2、影像的构成风格   影像的构成,主要是指影像元素的运用,而元素的运用则涉及作者的主观选择。所以,影像的构成,呈现的是形态,反映的却是作者的创作观点。   (1)画面构成理念。在1945至1949年间,中国影像界的创作理念是什么?通过大量的影像分析,从以下几方面看,现实主义的理念是其创作主流。   从题材上看,这一时期的影像表现对象主要是社会与人及其关系。具体是新闻摄影、人物肖像摄影、社会纪实摄影以及少量的风光题材摄影。少有虚构或想象的拍摄题材。如杜铁柯拍摄的《进军途中》,就是完全的纪实摄影题材,十分典型的影像故事源于现场。   从技法上看,直面生活自身,并以直接拍摄为主,较少有拍摄前的构思、人为摆布和表演性拍摄。如《在缴敌飞机上交流战斗经验》是作者杨玲直接拍摄于缴获的飞机上的场景。从画面效果来看,拍摄前并未作调度而摆拍,场景本身已经满足于主题的表现。   从表达特征上看,由于特定的社会背景原因,影像界整体以新闻、时事传播为主要任务,并考虑到社会大众的接受能力,因而,其影像以再现性为主,象征性影像较少。如袁苓《活捉恶霸》具备了那个时代对新闻事件进行影像传播的典型特征。   (2)画面结构风格。如果对这一时期的影像作品从画面结构风格上加以总结,我们可以借助于《图文20世纪中国史》(1940-1949卷本)为样本进行概括。此卷共刊载1945至1949年间创作的摄影作品432幅,其中新闻人物肖像照181幅,新闻事件摄影报道作品251幅。在全部作品中只有12幅作品未采用正面和前侧两个最常规的方向,同时只有个别作品采用了仰拍与俯拍,其余均为平拍,与摄影师的身高习惯相符。可见这一历史阶段的摄影比较习惯于常规视点。人物以正面为主,事件以全面反映事实本身为取向,画面构成元素较为全面。   3、影像的文化风格   影像作为一种造型艺术,在其形式、影调、色彩的选择上,反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