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社会学视域中地非正式制度.ppt

  1.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法社会学视域中地非正式制度

目录 一、法社会学视角与非正式制度 二、作为非正式制度的潜规则 三、潜规则对法律实效的可能影响 四、潜规则形成的主要原因 五、小结 二、作为非正式制度的潜规则 潜规则是吴思首先给出的一个概念。 《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 》 《血酬定律—中国历史中的生存游戏 》 《权力潜规则:权力游戏 》 五、小结 正式规则的存在,必然是与另一种规则相并列、抵触、甚或冲突的过程。可以说潜规则的存在必然是低效率的。 我国法院实行两套案卷制度:每个案件的卷宗分‘正卷’和‘副卷’。前者可以向当事人公开,后者却由法院内部控制,外人无权查阅。 问题的关键在于,某些影响案件判决结果的因素—审判委员会中的不同意见、有权者的‘指示’等等恰恰只有副卷有记录。 四、潜规则形成的原因 1、现代性与传统间的内在张力 科学精神、人文精神、法治精神和自由、平等、民主的理念。 具有高度流动和异质性的现代社会,多依赖非人格化、标准化、统一化的制度。 马克斯·韦伯谓之“科层”。 传统的社会文化心理结构 法、情、理:模糊性法文化 在同质化的乡土社会,制度相对较少,形式也不很完善。 2、规则不可避免的僵硬 现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规则没有也不可能涵盖社会生活或社会关系的每一个方面。 一个社会系统,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做到对其全部组元(或子系统)的所有功能进行完全整合 未被系统整合的子系统资源,将由子系统根据自身及其环境的具体情况做出决策并组织实施行为 3、改革与发展是一个新的探索 不断地会有新情况或新问题; 市场主体多元化,利益多元化。 3、规则的执行者或代理人或接受委托人,有自己的利益之所在。 国家公务人员或委托人员,并不是国家本身。 人都有趋利避害的本性。遵循制度、规避制度和改造制度都是基于这种本性。 * * 法社会学视域中的 非正式制度 一、法社会学视角与非正式制度 “无论是现在或者其他任何时候,法律发展的中心不在立法,不在法学,也不在司法判决,而在社会本身” 这段话也许就包含了陈述法律社会学基本原理每一个企图的实质。 1、刑事案件的私了 在人身伤害、偷盗、医疗事故、工作事故等中的“私了”问题。在农村特别是偏远地区,“私了”有不断上长趋势。 2、行动中的合同 3、行动中的争端解决 自然法学:“应然” 分析法学:“实然”“逻辑实证” 社会法学:“实然”“经验实证” 法的知识来源有“第一,现代性法律文件;第二,对生活、商业、惯例、所有联合的直接观察,不仅是法律所承认的,还有为法律条文所忽视和省略掉的东西,其实甚至还有为法律条文所不赞成的东西。” 有益于正式制度的部分:如,商业惯例、民间习惯; 既不有益,亦无其害的部分:如,职业交往技巧、人际交往经验、为人处世观念 有害于正式制度的部分:如,潜规则 其他称谓:反制度;不规则现象;自我实施制度等。 潜规则只是非正式制度的一部分。 “潜规则大意是指私下认同的、违反法律和正义的、依靠社会自发反应得到遵守的规则。” 官场潜规则; 商业贿赂潜规则; 医药潜规则; 娱乐体育潜规则; 学术潜规则等。 如,个人风头出不得、有好处不能独吞、棘手的事情就拖、少说话多请示、多开会造声势、违规的事集体拍板。 1、潜规则具有隐蔽性 潜规则不是写在纸上的,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却又确实存在的一种规矩。 见不得阳光,“见光死”。 2、潜规则具有违法性 潜规则的本质是利益的不合理、不合法的获取。 有碍于公平公正,悖于社会公德。 3、潜规则具有实效性。 实实在在起到调整社会关系的作用。 “软约束”。 4、反应的不确定性 穿小鞋、刁难、排挤、批评、训斥 或者,剥夺未来的可预期利益——如晋级升迁等。 5、后果的不可救济性 在形式上是“法律外”的,,通常不说明理由,无从救济。 如,在人事档案里加上——“此人不可用”之类。 三、潜规则对法律实效可能影响 1、对实体法律的可能影响 内部请示、批示、指示; 内部红头文件、答复、批复、若干意见; 通知、讲话; 经验总结、惯例等。 2、对程序法律的可能影响 无论是宪法,还是组织法,程序法都没有规定政法委可以代替司法机关办案,或者司法机关需要上报以请其进行协调; 事实上几乎所有重大复杂的案件都须经政法委审批或协调,成为一种潜规则 佘祥林案 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的“审判监督关系”。 给上级法院干预下级法院的审判提供了机会;二是造成了上下级法院的“沟通”。“两审终审制”实际合成了“一审制”,变相剥夺了案件当事人的上诉权。 不同程度的“司法行政化”倾向 层层审批的行政管理方式造成“审”、“判”脱节。 审者不判,判者不审

文档评论(0)

155****870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