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交叉通改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某交叉通改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

第一章 工程概况 一、工程概况 (一)工程位置概况 本工程位于某交叉口,为城市主干道与主干道形成的“T”型交叉路口。 大道南北纵贯 市区,是 市南北向最顺直的主骨架道路,承担着大量的南北向集散车流。 规43.5m。 路位于某区中心地带,是某区最主要的车流集散道路之一, 火车东站和某体育中心的大量车流都要通过 路疏解, 路规划控制宽度50米,中间设分隔拦,两边原有侧带,但现已拆除,在路口展宽段规划控制宽度60米,目前机动车道在路段处为34m,按双向8车道布设,在交叉口处加设一右转车道,总宽为38m。 在交叉口南侧距交叉中心160米处有水荫二横路引入 ,在交叉口北侧距交叉中心280米处有水荫四横路引入 。水荫四横路、水荫二横路均为支路,在 只允许右出右进。 (二)工程设计概况 本工程位于与路交叉口,标段范围: 东西方向的 路为TK0+000~TK0+200,其起始点坐标分别为(X=30799.748,Y=42649.656),施工总长度为200m;南北方向的 路段为K0+000~K0+720,其起始点坐标分别为(X=31149.275,Y=42618.524),施工总长度为720m; 本工程招标范围包括明挖隧道、道路软基处理、道路路基土方、道路路基、沥青砼路面、人行道铺装、人行天桥及排水工程等项目。 一)隧道工程 1、隧道工程,全长为460m(K0+100~K0+560),分别为敞开段和暗埋段(其中暗埋段为K0+280~K0+400)。隧道暗埋段采用钢筋砼箱型结构,隧道净高约5.4m,净宽为13m。隧道底板厚分别为0.8~1.5m,顶板及侧壁厚均为0.8m。 2、隧道内净空宽度为11.0m(行车道)+2×0.5m(路缘带)+0.25m(余宽)+0.75m(检修道)=13.0m 。 3、隧道工程结构防水采用外贴式防水层和结构自防水相结合的防水方式,以施工缝、变形缝等接缝部位防水为重点。隧道的防水等级按二级设计,结构采用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不低于S8。 隧道衬砌采用全包防水板,为防止防水板破损,施工时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 4、隧道内排水采取在行车方向右侧路缘带下设排水沟,排水沟断面为0.25x0.3米,在隧道进出口处每端设两道横向截水沟,拦截隧道两端敞口段汇集雨水及其它污水,经隧道内排水沟汇集到隧道最低点。 隧道内行车前进方向左侧设蓄水池,与隧道内排水沟连通,蓄水池有效容积满足敞口段汇集雨水、清洗路面污水、消防用水等设计水量。蓄水池上方设废水泵站,抽排地下水,就近排入市政排水管网。 5、隧道段路面作法: C15素砼垫层厚20cm→细石砼保护层厚5cm→C30钢筋砼结构层厚90cm→C20砼调平层→6cm中粒式沥青砼(AC-201)→4cm细粒式改性沥青砼抗滑表层(AK-13A)。 6、隧道侧墙内侧采用具有消音功能的环保材料,隧道顶棚局部采用铝合金格栅吊顶,配置安全行车灯具。 三)道路工程 本工程采用沥青砼路面,从下到上,路面结构构造作法为: 车行道路面结构构造作法为: 20cm级配碎石→30cm6%水泥稳定石屑→6cm粗粒式沥青砼→中粒式沥青砼→细粒式改性沥抗滑表层。 人行道路面结构构造作法为: 5cm级配碎石→20cmC20素砼→2cm水泥砂浆→5cm厚彩色人行道砖 四)排水工程 1、管材及接口: d400mm~d1200mm雨水管道采用承插式钢筋砼管,橡胶圈接口;d300mm雨水口连接管道采用砼管,承插式橡胶圈接口;泵站出水管采用铸铁管。 2、管道基础及地基处理: 雨水干管起始管顶覆土不小于0.7m,管道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带状基础。 二、工程地质状况 (一)地形地貌 本工程位于 市某区,属珠江北岸阶地区,场地地势开阔平坦,以商场、学校、住宅区为主。 大道呈南北向, 路为东西向,其交叉口以北约260米处西侧的水荫四横路、以南约160米处西侧的水荫二横路均与 大道相连接。 (二)气象与地震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充沛,雨季明显,年平均气温21.9摄氏度,年平均降水量1696.5mm,年平均风速1.9m/s。据《 省地震烈度区划图》,场地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区。 (三)工程地质条件 一)地层岩性特征 第四系全新统地层厚8~20m,下伏上白垩统砂岩夹泥岩。 二)第四系地层 人工填土:由粉质粘土、砖瓦块等填土组成,厚1~2米。 粉质粘土层:冲积层,灰黑色、灰黄色,含粉细砂,粘性较强,可塑状。 砂质土层:冲积层,灰黑色、灰北黄色,以细砂为主,局部砾砂,含土较多,饱和,稍密至中密。 粉质粘土层:残坡积层,棕红色,土质粘性强,局部夹风化岩块,硬塑。 三)上白垩统砂岩夹泥岩 棕红色,粉细粒结构,泥钙质胶结,局部夹泥岩薄层,强风化层厚1~5米,岩石强度低,手可捏碎;中等风化层及微风化层砂岩,岩石强度高,完整性较好

文档评论(0)

peili20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