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风般亲和管理.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南风般亲和管理

南风般亲和管理   有则寓言故事,说的是南风和北风打赌比威力,看谁能先把行人身上的衣服脱掉。北风首先狂吹一通,企图用蛮力将衣服剥下,结果适得其反,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将衣服越裹越紧;而南风则徐徐吹拂,让人顿感洋洋暖意,并有微汗沁出,于是,行人解开纽扣,继而自然而然脱掉了衣服。南风获得了胜利。   后来,这个故事被心理学家称为“南风效应”。其实,管理以人心为本,亦需要南风吻脸轻轻拂。孔子说:依于仁,游于艺。现代企业管理的艺术在于“理”而在于“管”。经营企业靠的是通过心力来经营人的心商,那种“北风”式的管、卡、压,管得住人,拴不住心。“南风”般的亲和管理,才是员工停泊的港湾。   案例一:难得糊涂一一管理中的有情与无情   【事件】倾盆大雨发了疯似的一夜未停,早上依然暴雨如注。上班的时间到了,近一半的员工未能到岗。值班员小朱按照惯例,将迟到员工的名单一一公布于黑板。看着到班的员工个个被雨淋得像刚从水里爬出来,我忙叫行政科长去准备一些姜茶,分送到车间,以防员工受凉感冒。接着,我走到公布栏前,叫小朱停止公布,并将已公布的迟到人员名单全部擦掉,重写一份“今天迟到不罚款”的安民告示。   安民告示使全厂像油锅里撒了一把盐。“死制度:被“活人”执行活了。人是一个有自尊的生命体,人的潜能并不能完全被别人调动起来,真正能调动的只是员工自己。客观上,大雨使近50%的员工迟到,我们没有按规矩罚款:然而大雨滂沱,员工迟到并没有影响完成当天的生产任务。正是“今天迟到不罚款”的温情,缩短了员工情感与制度上的距离,开发了人的潜力,创造了日生产的最高记录。   国外一项心理研究表明:一个没有受到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受到激励后,其能力可发挥至80%-90%。这就是说,同样一个人,在受到充分激励后,所发挥的能力相当于激励前的3至4倍。   一个企业管理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无情的制度管理”与“有情的管理者”的巧妙结合。抽象的制度管理,若是缺乏必要的感性支撑,仅仅将员工视为生产要素,把员工当工具使,把制度绝对化,就迟到处理迟到,按规矩办硬罚款,只能显现制度的逼迫性,让人望而生畏。我们用“今天迟到不罚款”的南风式处理,将“无情”与“有情”相互结合,改变按老规矩办的做法,“大赦”迟到者一次,让员工在经历中体验、感悟,则能促进员工执行制度的自觉性,产生的内在的精神动力,比罚款的影响更大。   事后,有人提出,迟到不罚款,是否破坏了企业的规章制度?这就难怪那些讲企业管理的专家下结论说,企业的制度都是企业的老总带头破坏的。对此我以为,制度本身虽然是“高压线”,却又有一定的宽容度。我们工厂对违纪的处罚就有特殊情况特殊处理的条款。“天为”的大雨就是一种特殊情况,免除罚款并不违反规章制度。其实,我这次处理职工迟到的问题,执行规章制度已经不重要了,而帮助职工找到不被罚款的理由、使他们得到心的尊重,表现出心力管理之真亲与激情,则是根本。   糊涂变聪明难,由聪明变糊涂更难。特殊时刻的糊涂有时并不是真糊涂,而是智慧、亲和,宛似南风,是穿透人心的力量。“今天迟到不罚款”,不是不闻不问、麻木丢掉制度的执行力,而是大智若愚,源自一颗被真爱浸润的心灵,去凝聚自己的管理团队,体现了心力管理之“难与君说之妙处”。   案例二:沉默是金一一特定情境下的网开一面   【事件】生意人的神经总是敏感,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刚刚报道欧佩克限产、石油涨声一片,立即就有客户先下手为强,一批一批地向工厂要货。   车间门口,厂里的自备车刚装完去山西的货,驾驶员小吴正在捆扎篷布,后面一辆外地车却在使劲按喇叭,要求让他先走。驾驶员小吴心地善良,连忙钻进驾驶室,发动车子打了个小弯让道。只听“哐――当!”一声巨响,车上那些没有捆扎的塑料桶摔落一地。只见那摔破的塑料桶里洒出一摊“雪花膏”,让人又气又急又心疼。   小吴情知不妙,来了个急刹车,看到地上一片狼藉,额上沁出密密的冷汗,脸色比“雪花膏”还白,一时不知所措。   我站在一旁看在眼里明在心里,出于全面平衡的考虑,我装作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过。“还不快把好桶拎出来?”闻讯赶过来的两个女工冲着小吴直嚷。小吴这才缓过神来,与两个女工一起,先拎未摔掉盖子的好桶,又用手当刮板,将地面上没有玷污的白胶舀到桶里,像红十字救护队抢救伤员那样忙碌。   足足停了几分钟以后,我转身找来毛巾,为小吴擦擦脸。“咱们小吴有风格,还知道厂车要让客户的车。”我与小吴开着玩笑。小吴说:“我快急死了,厂长你还开玩笑。”我拍拍小吴的肩膀,“别急,急出高血压来我可担当不起哦!今天我买单!我去申报破损,特批!”   小吴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局促不安地看着我说:“都怪我没留心弯道的惯性,我、我……”说着说着,眼睛湿润了。   是的,谁没个闪失?谁不想把事情做好?我理解小吴自责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