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09 年发生在《俄罗斯水电》开放股份公司分部
——萨扬·舒申斯克水电站事故原因技术报告书
(摘译)
中国大坝协会
二〇〇九年十一月
目 录*
1 重要文件1
2 事故原因技术调查委员会的组成1
3 水电站特性与事故地点1
4 由技术和组织方面引起的事件和事故8
4.1 2 号水轮机正式投运前的不正常工作与缺陷情况8
4.2 2000 年叶尼塞河萨扬——舒申斯克水能枢纽竣工投运验收(略) 10
4.3 萨扬——舒申斯克水电站运行后对 2 号水轮机组制定的工作和改进(略) 10
4.4 萨扬——舒申斯克水电站在西伯利亚统一电力系统的工作 10
4.5 影响事故发生的技术原因和组织方面的事件13
5 事故的发生与发展概述15
6 为预防类似技术灾难(事故)发生的建议与措施24
6.1 设计方面24
6.2 水电站运行方面的建议26
6.3 关于制定新的规程工作的建议26
6.4 关于萨扬——舒申斯克水电站秋冬期间安全运行的措施27
6.5 关于补充措施的建议28
6.6 关于保证俄罗斯联邦电力系统安全性的建议29
7 促进事故发生和过去事件当事人名单(略)共 6 人29
8 对萨扬•舒申斯克水电站发生非常事故负有领导责任的人员名单(略)共 19 人 29
9 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截止 2009 年 9 月 20 日)29
* 原报告没有目录——译者注
1 重要文件
企业:《俄罗斯水电》开放股份公司分部——萨扬·舒申斯克水电站。
企业介绍(略)
2 事故原因技术调查委员会的组成
主席:КутыинН.Г. (库斗因Н.Г.),俄罗斯联邦生态、技术、核监督局局长;
成员:СлабиковГ.В. (斯拉皮考夫Г.В.),俄罗斯联邦生态、技术、核监督局
西北管理局副局长、调查委员会副主席;
ИльинВ.М.,俄罗斯联邦生态、技术、核监督局叶尼塞管理局副局长;
БелобородовС.С.,НП 《市场理事会》主席;
БережковВ.Б.,俄罗斯联邦生态、技术、核监督局电力与建筑分局电力处副
处长;
ГордиенкоВ.М.,俄罗斯联邦生态、技术、核监督局电力与建筑分局副局长;
ГрецкийС.В.,哈卡斯共和国社会保险基金会国家机关事务处首席专家;
ДобрачевН.М.,哈卡斯共和国国家劳动保护总监督员,国家劳动检验局副
局长;
等 28 名行政官员和专家组成。(名单略)
3 水电站特性与事故地点
萨扬·舒申斯克水电站的大坝为圆柱形的混凝土重力拱坝,大坝外半径为
600m,最大坝高242m,坝顶长 1074m,坝顶宽25m 。大坝由溢流坝段、电站坝
段和挡水坝段,以及新建的”岸边泄水道”组成。溢流坝段长 189.6m,共有 11 个
计算断面为 8.2m×5.4m 的泄洪深孔,深孔进口底坎高程位于设计正常蓄水位
∇539m 以下61m 。深孔设有平面滚轮闸门,每扇闸门由两台起重量2×500T 的高
架门机操作。
水电站厂房在平面上呈弧形布置,沿机组轴线圆弧半径为 452m ,厂房加上
安装间,全长 289m 。
电站坝段布置在左岸河床部分,共 10 台机组。电站坝段沿机组轴线宽
23.82m,进口端部宽 34.6m 。安装间长40m ,在下游侧与技术运行业务楼A 及行
政管理楼 Б相连。
1
( )
“萨扬·舒申斯克水电站与马依斯克水电站综合体 * 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周调
节及无限制的日调节发电”(见《叶尼塞河萨扬·舒申斯克水能枢纽设计》报告,
综述部分,列宁格勒,1998 年第 1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