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四桥“∞”字型形地连墙设计施工技术研究.doc.docxVIP

南京四桥“∞”字型形地连墙设计施工技术研究.doc.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南京四桥“∞”字型形地连墙设计施工技术研究.doc

南京长江第四大桥“∞”字型形地连墙设计施工技术创新研究 娄学全1 武焕陵1 章登精1 崔冰2 钟永新3 (1. 南京长江重大路桥建设指挥部;2.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3. 中交第二航务局) 摘要:本文介绍了南京长江第四大桥南锚地连墙工程设计和施工中的关键技术研究工作情况,详细阐述了各分项目的研究内容、技术创新点和实施效果。 关键词:“∞”字型地连墙,关键技术,创新成果,实施效果 地下连续墙广泛用于地下室、地铁车站、隧道竖井等基础结构物的建造。上世纪90年代地下连续墙开始应用在我国桥梁深基础工程中,并先后成功实施了润扬长江公路大桥、武汉阳逻大桥、珠江黄埔大桥等锚碇深基础施工。随着我国桥梁事业的发展,地下连续墙其结构形式由整体刚度较弱的矩形结构,逐渐转化成整体刚度较强的圆形结构(表1)。考虑桥位地质、水文和地表建筑物等综合因素,通过研究分析,南京长江第四大桥主桥南锚基础工程采用了“∞”字型地连墙新型结构。 表1 国内外大跨径悬索桥地连墙一览表 序号 桥名 国别 建成年代 地连墙形状 墙厚 开挖深度 1 明石海峡桥 日本 1998 圆形,直径85m 2.2m 64.5m 2 润扬长江公路大桥 中国 2005 矩形,69m×50m 1.2m 50m 3 阳逻大桥 中国 2006 圆形,直径70m 1.5m 46m 4 珠江黄埔大桥 中国 2008 圆形,直径73m 1.2m 30m 5 南京长江第四大桥 中国 在建 “∞”形 1.5m 45m 1、工程项目简介 南京长江第四大桥主桥为主跨1418m的三跨连续钢箱梁悬索桥,桥跨布置575+1418+483m;为跨度“世界第六”的大跨径桥梁,也是跨度“中国第一”的三跨悬索桥(见表2)。南锚碇基础采用地连墙结构形式,平面形状为“∞”形,长82m,宽59m,由两个外径59m的圆和一道隔墙组成,壁厚为1.5m;墙顶高程为5m,底高程为-35m~-45m,嵌入中风化砂岩约3m,总深度40m~50m 表2 国内外大跨径桥梁一览表 序号 桥名 国别 建成年代 跨度组成(m) 加劲梁 结构特点 1 明石海峡桥 日本 1998 960+1991+960 钢桁梁 三跨悬索桥 2 舟山西侯门大桥 中国 2009 1650+578 钢箱梁 两跨悬索桥 3 大贝尔特海峡大桥 丹麦 1998 535+1624+535 钢箱梁 三跨悬索桥 4 e-sunshin 韩国 在建 357.5+1545+357.5 钢箱梁 三跨悬索桥 5 润扬长江公路大桥 中国 2005 1490 钢箱梁 单跨悬索桥 6 南京长江第四大桥 中国 在建 575+1418+483 钢箱梁 三跨悬索桥 南锚“∞”字型地连墙首次应用于桥梁深基础结构。基础处覆盖层为第四系土层,主要有淤泥质亚粘土,松散~中密状粉、细、中砂,砂层北侧厚、南侧基本缺失,分布不稳定。下伏基岩地层为白垩系葛村组砂岩、砂砾岩,局部夹泥岩,由北向南基岩面起伏-38.120m~-29.230m,自上而下岩石强度逐渐增加。地下水可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孔隙水主要为承压水;含水层由粉砂组成,北侧厚,南侧基本缺失;基岩孔隙不发育,裂隙仅少量发育,且裂隙连通性较差,故赋水性和透水性均较差。 地连墙施工槽段分Ⅰ期、Ⅱ期两种槽段。地连墙Ⅰ期槽段共32个,采用三铣成槽;地连墙Ⅱ期槽段共33个。地连墙隔墙处顶部15m范围设计为两道支撑,支撑高度2m,宽3.5m;并设置了帽梁及内衬,帽梁总宽度3m,高2m。内衬层高3m,自上而下厚度依次是1.0m、1.5m、2.0m。底板混凝土厚4m;填芯混凝土后半部分为实心,前半部分设置16个空隔仓(图1) 图1 地下连续墙一般构造 2、项目研究内容 2.1 设计方面的研究 为确保结构安全和施工便捷,确保工程施工安全、质量、工期和投资等能得到有效控制,项目组依据“∞”字型地连墙支护体系的结构特点进行设计方案研究,取得以下成果: ①首次完成了“平面形状为‘∞’形,长82m,宽59m”的地连墙支护结构体系基坑设计。南锚碇在最大缆力作用下基础抗滑安全系数2.7;施工阶段前趾最小应力0.85Mpa,后趾最大应力1.20Mpa;使用阶段前趾最大应力1.60Mpa,后趾最小应力0.46Mpa。 ②“∞”字形地连墙结构布置优点有:平面面积最小,截面惯性矩最大;半径小,墙体环向应力小,可实施性高。该结构很好地解决了“南锚碇场地有限,管廊、厂房等构筑物众多”等问题,有效地节约场地布置,减小征地拆迁的范围。与通常采用圆形和矩形结构对比见表3。 表3 地下连续墙结构形式对比 对比项 圆形 矩形 “∞”形 平面尺寸(m) D75 70×59 82×59 平面面积(m2) 4417.9 4130 4056.2 惯性矩(m4) 1.55E6

文档评论(0)

peili20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