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公报办报经验
大公报办报经验
摘要:中国不缺乏报纸,但缺少具有世界影响的大报,面对传媒“入世”的不期到来,以及电视和网络对报纸的冲击,报纸将如何突出重围。也许,作为中国唯一的一份百年大报,也是中国唯一一份享有世界级盛誉的报纸,《大公报》的办报经验会使现今的报纸媒体受到启发。
关键词:《大公报》?摇 “四不”方针 ?摇副刊 独家新闻
在中国报业史上,名噪一时的报纸可谓多矣,但能历经百年而不衰,能见证中国近现代复杂多变的历史,能保持其宗旨、风格始终如一者,唯百年《大公报》是也。《大公报》犹如中国近现代一百年历史的缩影,在风云变幻的年代与时俱进,顽强地生存下来,并且深刻地影响着动荡的政局,而今它仍焕发着勃勃生机,堪称中国报业史上的奇迹。
宗旨高而稳
在中国报业史上,宗旨高尚的报纸并不多见,而能稳定保持至今的更是凤毛麟角。《大公报》就是这样一份以高而稳的宗旨闻名遐迩的报纸。《大公报》在创刊时,创办人英华称:“报之宗旨在开风气,牖民智,挹彼欧西学术,启我同胞聪明……忘己之为大,无私之为公……”开宗明义,表明其以天下为己任,甘愿为国为民吃苦操心,希望国强民慧的办报意图,明确宣称它所刊登的文字要从大处落墨,说长道短,形成了《大公报》的独有风格。它敢言,在办报第五日便公开要求慈禧撤帘归政,并指斥刚毅等后党为“国贼”,指责反对慈禧归政的大臣为“谄媚之小人”;它爱国,1905年5月23日率先参加抵制美货的群众运动以后,不仅以身作则,“停刊美商告白”,而且正确评价、引导群众和政府合理行动;它严肃,停刊“一切吟咏娼妓之作”,“乖谬偏激之言,非所取焉,猥邪琐屑之事,在所摈也”。这样一份于国于民高度负责的报纸,立刻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3个月即发展为华北地区的一份大报。
新记《大公报》明确提出办报“四不”方针,即不党、不卖、不私、不盲,阐明《大公报》政治中立、经济自存、不谋私利、不盲从、不盲信、不盲动、不盲争的社训,将该宗旨充实并发扬光大,深入人心。政治上的中立使它继承并发扬了《大公报》敢言的特色。著名的“三骂”脍炙人口,痛快淋漓:一骂军阀吴佩孚,二骂汪精卫“好为人上”的领袖欲,三骂“不学无术”的蒋介石自误而复误青年。“三骂”冷嘲热讽,使报界、政界人士大跌眼镜。胡政之对他们主笔的时代承载敢言之名的解释是“是其所是,非其所非”。
经济上《大公报》保证其独立性,新闻采写和发表社评都是完全出自对事实、对国家民族的考虑而不受其他势力的干预。同时,《大公报》确立了在当时比较先进的企业化管理体制,形成了自己的经营特点,即:《大公报》是一个独立完善的经济实体,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的新闻自由媒体;报社是一个传播组织,成员不参加任何党派,以新闻传播为职业,管理者自身具有现代化的管理素质;社评采用不署名制;高层管理人在管理过程中不控制社内新闻人的思想和行为倾向;实行比较宽松的用人制度等。这些特点保证了《大公报》民间经营的媒体性质,使“四不”方针的实现有了制度保障。
立言深而锐
作为一份百年大报,《大公报》被世人极为称道的是那些秉公直言、针砭时弊的评论文章。自英华起,该报就发扬了王韬、梁启超“文章报国”的论说风格,议论时政、开启民智,凡关于国家大政方针,一般都通过论说来表明它的态度和观点。在白话文体评论集《敝帚千金》的序中称其立言宗旨为“破除国民愚昧谬妄之见识,唤起国民合群爱国之精神”,其拳拳赤子之情溢满字里行间。新记《大公报》的评论更是当时左右时政的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国民党的最高首领蒋介石不看《中央日报》,只看《大公报》,中共领导人也是经常从《大公报》的言论中探析国际国内局势的走向。张季鸾认为立言是他们办报的秘诀,“立意至公,存心至诚,忠于主张,勇于发表”,正是在这一立言宗旨的指导下,《大公报》中有胆识、有分量的评论层出不穷。正因为它坚持正义,不畏强权,为民直呼,曾经5次被查禁和勒令停刊,但就是在“言论报国”使命的激励下它一次又一次地复出,这种坚忍不屈的精神绵延百年之久。
《大公报》的评论具有远见卓识,具有大局意识。“西安事变”发生后的第二天,就发表社论《西安事变之善后》说“解决时局,避免分崩”,次日,《再论西安事变》呼吁全国各方以大局为重,呼吁张、杨“幡然悔悟”,12月18日,《给西安军界的一封公开信》要张、杨释蒋并认罪悔过,被南京政府加印数万份空投西安,成为中国新闻报纸史上的创举。尽管这几篇评论被后人作为“张季鸾营救蒋介石”的罪状,但它客观上为解决“西安事变”营造了和平的舆论环境,而且与中共“团结一致抗日”的策略是相吻合的。
探索报道新方式,以独家新闻取胜
《大公报》的新闻报道最大的特点就是记者能亲临新闻发生第一线,采写大量独家报道。它的记者遍及世界各地,在国际国内发生重大事件时,它的记者总能克服困难,深入第一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