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考试试题(无答案).docVIP

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考试试题(无答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考试试题(无答案)

PAGE PAGE 6 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2016-2017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50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50分。本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 共50分) 注意事项: 1.第Ⅰ卷为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2.第Ⅰ卷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在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刘邓大军胜利到达大别山1.历史学家陈旭麓在他的《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书中写道:“ 刘邓大军胜利到达大别山 战争(鸦片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说“这场战争”是中国“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的主要依据是 A.中国市场大门被打开 B.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C.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D.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2. 1860年10月9日美国《纽约时报》的一篇报道说:“最近这两天发生在那里(指圆明园)的景象却是用任何笔杆子都无法恰当描述的……”这则报道反映了 A.签订《南京条约》史实 B.第二次鸦片战争史实 C. 八国联军侵华史实    D.签订《辛丑条约》史实 3. 民族英雄指的是捍卫本民族的独立、自由和利益,在抗击外来侵略的斗争中表现无比英勇的人。有人称左宗棠为民族英雄,是因为他 A.率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B.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 C.创办福州船政局 D.收复了新疆大部分地区 4.下列有关《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共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都有赔款、割地、开口通商的内容 B. 都是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C. 都损害了中国的权益 D. 都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5. 鸦片战争中,关天培在虎门顽强抗击侵略者;甲午中日战争后,徐骧同台湾人民五经转战抗日寇;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聂士成血洒八里台。对上述材料所体现的历史主线最准确的概括是 A.西方侵华史 B.中国社会的屈辱史 C.中国人民的抗争史 D.中国人民的探索史 课堂笔记发起者:陈独秀等;主阵地:《新青年》;旗帜:“ 课堂笔记 发起者:陈独秀等; 主阵地:《新青年》; 旗帜:“民主”“科学”。 ①是新文化运动 ②后期内容宣传马克思主义 ③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④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7.《1911年再读辛亥》中写道:“百年呼喊,彰显民族贲然血性;百年奋斗,铸就民族不屈性格;百年山河,矗立不朽民族丰碑。”??辛亥革命所铸就的“民族丰碑”是 A.实现了革命目标 B.改变了社会性质 C.推翻了封建制度 D.结束了封建帝制 8. 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在他早年的行医实践中认识到“医术救人所济有限”,而“医国”比“医人”更重要。他在“医国”方面最突出的贡献是 A.创立同盟会 B.提出三民主义 C.建立中华民国 D.创建黄埔军校 9.请仔细观察下面四幅图片,判断它们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侵略与反抗 B.近代化探索 C.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D.人民解放战争 10. 1907年,北京城一茶馆里有四位当地居民在聊天,张三说:“我看见谭嗣同赴法场。”李四说:“我参加过义和团。”王五说:“我读过《民报》。”赵六说:“我家住在东交民巷。”你认为他们中谁说了谎 A.张三 B.李四 C.王五 D.赵六 课堂笔记发起者:陈独秀等;主阵地:《新青年》;旗帜:“民主”“科学”。11. 某报驻华记者在回忆录中提到“ 课堂笔记 发起者:陈独秀等; 主阵地:《新青年》; 旗帜:“民主”“科学”。 A.辛亥革命 B. 五四运动 C. 北伐战争 D. 红军长征 12. 1924年至1926年,盐城的一些爱国青年来到广州,他们不可能经历 A. 报考黄埔军校 B.在黄埔军校聆听周恩来的讲话 C. 誓师北伐,准备攻打吴佩孚 D. 参加武昌起义 13. 1937年,埃德加

文档评论(0)

189****101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