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不同缓冲带植物在河岸缓冲带中所起不同作用研究
不同缓冲带植物在河岸缓冲带中所起的不同作用研究
摘要:对白花三叶草、沙棘、柽柳3种植被不同配置方式缓冲带对径流水中固体颗粒悬浮物的净化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草本缓冲带对SS的净化效果明显,可净化约82.81%的SS。3块样地沿程截流污染物效果为:草本带灌木带≈小乔木带。通过土壤抗侵蚀能力的评估,草本可提高 0~20 cm土层的抗剪切能力。灌木可提高20~40 cm土层的抗剪切能力,乔木可提高20~55 cm土层的抗剪切能力
关键词:滨河缓冲带 ;面源污染 ;抗侵蚀性
中图分类号:S73文献标识码:A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0.06.023
Different Effects of Different Plant in the Riparian Buffer Zone
LI Lin-ying1 , SU Tian-yang2,YAO Yan-tao2
(1.Shanxi Academy of Forestry Science,Taiyuan,Shanxi 030012,China;2. 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Taigu,Shanxi 030801, China)
Abstract:A series of pilot experiments of runoff pollution were conducted on riparian buffer strips covered with Agropyron cristatum (Linn.) Gaertn, Hippophae rhamnoides Linn, Tamarix chinensi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herb of purification buffer zone on the SS effect is obvious, can purify approximately 82.81% of the SS. The effect of cut-off pollutant was thatAgropyron cristatum (Linn.) Gaertn Hippophae rhamnoides Linn ≈ Tamarix chinensis. Through the appraisal to the soil anti-etching power, the herb may enhance 0~20 cm soil layer anti-cutting ability, the bush 20~40 cm , the tree 20~55 cm.
Key words: buffer strips;non-point pollution;corrosion resistance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对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对环境保护的力度也越来越大。水体污染导致水生生态系统的破坏和水生生物多样性下降,对人们的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随着点源污染的逐步有效控制,农业非点源污染对水环境的污染贡献比例越来越高。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由于降雨等因素导致的养分、农药流失不可避免。在最大限度降低其产生量的前提下,如何减少其入河量,是解决农业非点源污染问题的热点之一[1-2]。河岸缓冲带作为高地和水体之间的过渡带,在控制氮、磷等面源污染物输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河溪健康维护研究的重点[3-4]。本研究主要研究草本、灌木、乔木在缓冲带净化水质和水土保持方面所发挥的不同作用,以期为山西岚县及全国各类似地区河岸缓冲带的研究和营建提供借鉴。
1材料和方法
1.1试验基地概况
试验基地位于山西岚县岚漪河,东经110°52′~111°53′,北纬38°12′~38°55′,海拔2 222 m。岚县岚漪河流域属于大陆性半干旱气候。1954―1996年多年平均降水量524.10 mm。流域内上游高寒微湿,无霜期120 d,年均气温4~6 ℃,下游无霜期150~180 d,年均气温8.4 ℃。
1.2植被选择
通过资料调研,选择3种常见的适合于当地环境的植被,植物类型设计为草本、灌木、小乔木各一种。白花三叶草,多年生草本,着地生根,茎细长而软,匍匐地面,植株高30~60 cm较耐荫,在部分遮荫条件下生长良好。对土壤要求不高,耐贫瘠、耐酸,最适排水良好、富含钙质及腐殖质的粘质土壤,不耐盐碱、不耐旱。灌木为沙棘,胡颓子科沙棘属,是一种落叶性灌木,其特性是耐旱,抗风沙,可以在盐碱化土地上生存,因此被广泛用于水土保持。小乔木为柽柳,叶互生,披针形,鳞片状,小而密生,呈浅蓝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