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篇作文引发讨论
一篇作文引发的讨论
一、事件背景
2013年12月下旬,我校举行了现场作文大赛,三到六年级的全体学生参加,现场作文时间一个小时,每个年级根据命题写作。试卷收上来后进行密封改卷,每张试卷由两位教师“背对背”批阅,如果两个教师的分差超过5分,再由第三位教师进行复批。其中一篇四年级学生的作文《一只蚊子》,在第一个批改教师眼中成了神来之笔,打出了96的高分,第二位教师觉得偏离题意,出于对流畅的文笔的考虑,勉强给了90分,第三个仲裁教师面对两种评价,也颇感为难,最后没有做任何分数调整,维持原判,给了个平均分93,但是这篇文章在校内教师群体中迅速“走红”,大家对这只“蚊子”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二、原文再现
题目:以“感恩”为话题写作文。
提示:因为有爱,所以感动;因为感动,懂得感恩。亲爱的同学们,你生活中曾有过这样的感动吗?如果你曾感动于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声祝福,一句劝勉;如果你曾感动于一抹曙光,一片绿叶,一颗露珠,一泓清泉,那么请你拿起你的笔,去记录你的感情历程,用你的智慧,去品味多彩的生活,用一颗感恩的心,去感谢生活中的美。请以“感恩”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作文。
学生习作:
一只蚊子
温州育英国际实验学校401班 柯 学
记得我8岁那年,有一件事令我终生难忘。我那时在实验小学读书,下午不到四点就放学回家了。
傍晚时分,正是蚊子猖狂之时。打开房门,只见对面的衣柜就有几只蚊子虎视眈眈地盯上了我。不过我一点儿也不害怕,立刻拿起桌上的苍蝇拍,使劲拍蚊子。可是这几只蚊子可狡猾了,每次都轻易闪过。我灵机一动,跑到客厅,拿起大型电蚊拍。
“哈哈,就算你飞得再快,也逃不过我的电蚊拍!”我得意地把好几只蚊子都打下来了,只剩最后一只了!屏住呼吸,轻手轻脚,猛地一按!蚊子刚想逃走,就被这“天罗地网”罩住了。一阵电火花过后,蚊子从拍上落下来,趴在了冷冰冰的地板上。我刚想放下电蚊拍,那只蚊子出乎意料地飞起来,它极不平衡地飞行着,忽上忽下。我仔细一看,发现它的肚子大大的,像个怀孕的母亲。我想:它一定是为了自己的孩子,才坚持逃脱死神的魔爪,回到人间,它不希望孩子和它一起死亡,它真是伟大的母亲。
可是,那时我还小,不懂事,随手又挥了一下电蚊拍,了结了它的生命。现在回想起来,如果当时没有杀死它,它的孩子出生后,一定会非常孝顺,因为有这样坚强的母亲挽救了孩子们的生命,孩子怎能不孝顺?
每个母亲生孩子都是不容易的,我以后一定要孝顺母亲,也希望所有孩子都能孝顺自己的父母!
三、百家争鸣
正 方
范传荣:小作者以真实的笔触描摹了儿时打蚊子的经历。行文开始,“不害怕,立刻拿起”再现了小作者的勇敢无畏。接下来,继续描写在与蚊子的周旋中“我灵机一动”,表现了小作者“敌变我变”的机智灵活;“得意”呈现了小作者打蚊子过程中的欢愉心情,“屏住呼吸,轻手轻脚”可以看出小作者做事的专注。接下来笔锋一转,发现了这只蚊子可能是位“母亲”,小作者的情绪发生陡变……引发出我跟随小作者沉浸其中的情感,读起来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我竟然忘记小作者那是在扑打蚊子,被小作者字里行间洋溢的真切情感感染着。我想,我们的孩子能用笔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其中包蕴着童心童趣,含蕴着人性的美丽,那就是对孩子精神世界和灵魂世界的涤荡。同时,也在习作动机的驱动下,练习了文字表达能力。至于那只“蚊子”,仅仅是表达孩子们真实情感世界的一个凭借,并不能混淆孩子的是非观念,这就好比是孩子童话世界里的植物和动物。
杨红霞:我觉得这篇习作创新来自于灵性,与“求异”无关。这个孩子的这篇文章从一只蚊子想到生命,不是他刻意所为,更不是所谓求异,而是一种灵性,一种自然而然的童心。我们如果从成人的角度去思考,带着成人的所有经历和经验去审视孩子的文章,就像戴了有色眼镜一般,容易矫枉过正。其实细想一番,难道我们所谓的经验和经历一定都是正确的吗?只不过是符合常理罢了。在常理范围内被认可的大多才能,也大多是雕琢过的,缺少了天然、淳朴的气质和品质,渐渐地趋同,最终归入平庸!这个孩子的文章是个例外,因为出自天然、本真,所以才会引起各方争议。第一次看这篇习作,我马上想到的是沈石溪,其实沈石溪的一系列文章不正是童心在动物世界的发现吗?如果抛开形式,会发现小作者笔下的“这只蚊子”与沈石溪笔下的“斑羚”何等相似!就内容而言,创新需要的是灵性,孩子偶然的一个想法、一个发现都有可能包含着灵性,这种灵性来自于一颗天然的童心,而绝不是我们成人世界所理解的求异,因为“求异”一词中带有太多功利性,为了一种目的挖空心思或处心积虑地避开普世的价值观。而我们细读这篇文章发现,孩子自然而然流露出的价值观才是我们世人所珍惜的、推崇的。
吕 霞:我和小作者认识,据我了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