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东风,放飞锂电的梦想.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乘东风,放飞锂电的梦想   2013年,中国矿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室主任、锂离子电池课题组(实验室)组长庄全超走进了他的不惑之年。   如果说所谓不惑是经岁月沉淀之后对人生的判断,那么,他的方向感一直都存在于科研生涯的选择中,每走一步,都没忘记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找到方向,从未离开   大学毕业之前,庄全超几乎没有离开过安徽。   1990年,17岁的庄全超进入阜阳师范学院化学系,主修化学教育。不出意外的话,将来也许就是一位站在三尺讲台上的中学化学教师。然而人生总是会超出意料。四年的本科学习后,庄全超对化学有了更高的追求。1994年8月,他一脚踏进西北核技术研究所,师从前苏联科学院无机化学所副博士、专业技术少将陆兆达研究员,研究方向也从有机合成跨到无机氟化物合成与应用,走上了对锂离子电池的探索之路。   从皖北到西北,庄全超体验到了不同的粗犷。而在陆兆达将军的耳濡目染下,他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研究背后的责任,再未松懈过对专业精益求精的追求。1997年,他顺利拿到了硕士学位,随后被留在西北核技术研究所工作。之后的十年,他先后在第七研究室和第九研究室担任研究实习员和助理研究员。期间,还前往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跟随国家级教学名师孙世刚教授攻读物理化学专业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集中在锂离子电池电极界面反应机制上。那段时间,他参与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和发展规划项目――绿色二次电池新体系相关基础研究的工作,在锂离子电池电极界面特性研究方面表现出了出色的才能。2007年12月,庄全超从西北核技术研究所转业至中国矿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工作,开始了另一段人生。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时光的力量总是不容小觑的。十余年过去,穿上或者脱下军装,对庄全超来说已经没有什么分别。那身军绿下面所蕴藏的硬汉气质早已深入到他的骨髓,无论再走到哪里,也抹不去行动间的果敢与坚毅。   2007年12月,他被评为副教授之后在中国矿业大学人才引进经费、中国矿业大学科技攀登计划、中国矿业大学学科建设经费(985专项)和教育部修购专项的支持下,他作为负责人和学术带头人主持建设了锂离子电池实验室,组建了锂离子电池研究团队。   对于那段“起家”的过程,庄全超并不习惯多谈,他所看重的是实验室终于站了起来,可以与众多志同道合的伙伴和学生为了共同的理想一起奋斗。   “目前,我们主要从事低成本高品质六氟磷酸锂与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产业化技术、锂离子电池失效分析、锂离子电池功能电解液配方、石墨烯基纳米复合材料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庄全超说。几年来,他们先后主持、参与并完成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校青年基金、企业横向项目多项,近3年内到位科研经费150余万元。   锂离子电池实验室已与多家国内外知名的锂离子电池及其相关材料生产厂家,如宁德新能源(ATL)科技有限公司、东莞杉杉电池材料有限公司、江苏九九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福瑞士新能源有限公司、山东博瑞特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等,建立了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   高标准、严要求,庄全超不断完善着自己。他的这种性格也影响了整个实验室。2009~2011年度,锂离子电池实验室连续3年获得院级先进集体(优秀科研攻关团队)荣誉称号,2012年度获得校级先进集体(优秀科研攻关团队)荣誉称号。目前,锂离子电池实验室有固定研究人员(教师)4人,博士、硕士研究生15人(其中,已毕业博士研究生5人、硕士研究生14人)。值得一提的是,实验室在2008和2009年度招收的8名硕士研究生中有5名提前攻读博士学位;而2009年以来,实验室先后有6名研究生获得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资助,7人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1人获得优秀创新博士奖学金。   经过五年多的建设,锂离子实验室从无到有,由小变大,实验室固定资产已超过300余万元,实验用房面积近350平方米。“我们的目标是逐步成为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现代化锂离子电池研究室。近期呢,希望能通过3~5年的发展,将实验室发展成为国内知名的课题组和锂离子电池相关技术研发中心,为淮海经济区内乃至全国的锂离子电池企业提供技术上的支持。”谈及未来,庄全超的眼睛亮了起来。   学而优则创   对于科研来说,创新是源源不断的生命力;对于庄全超而言,创新则是他在锂离子电池事业道路上保持热情的“活水”。   经过长期的沉淀和积累,庄全超近年来将研究视线锁定在锂离子电池电极界面反应机制和容量衰减机制上。在宁德新能源科技(ATL)有限公司的支持下,他全力开展锂离子电池寿命与功率失效分析的研究工作,为商品化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性能的改进提供了理论指导。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他创造性地运用EIS研究嵌合物电极中的电子和离子输运机制,取得了一系列基础理论上的突破。   他对石墨、硅材料、尖晶石LiMn2O

文档评论(0)

小马过河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