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与自然和、人与人和的田园环境
摘 要:在晋宋之际的文人当中,陶渊明的诗歌题材是非常丰富的。他通过叙写自我、人事和自然景物,表现了他对和谐生活的追求。陶渊明注重在诗中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与人们之间的和谐,虽然与古代传统文化的浸润有关,同时也与他的性格平和有关,但更重要的还是来自生活实践的陶冶。在陶诗中大量使用移情的思维方式来表达物我、人我之间的互感互知互乐,构筑了一个理想化的和谐农居生活世界。
关键词:陶渊明;诗歌;田园环境;和谐思想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12-0147-03
陶渊明是汉魏南北朝800年间最杰出的诗人。陶诗今存125首,多为五言诗。陶诗的题材非常丰富,可以分为5类:田园诗、咏怀诗、咏史诗、行役诗、赠答诗。在其诗篇中,我们可以看出,陶渊明通过叙写自我、人事和自然景物,表达了他对人生和宇宙的整体感悟和思索,尤其重要的是对和谐人生的追求与赞颂。
张可礼认为:“陶渊明诗文中有关和谐的内容,大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二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1]那么,陶诗中所歌颂的环境,一部分应该是自然环境,它是人与自然双向选择的结果:诗人热爱自然,习惯于在自然环境中生活,因而他情不自禁地发现大自然中的美,诸如青山、流水、绿树等,感受它们的恬淡、平静、和悦的特征;同时,优美的自然环境给人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条件,给诗人带来无限的生活韵味,所以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诗人的生活视野与艺术视野。另一部分则来自社会。它也是双向选择的结果:诗人喜欢农村的生活,但无法抵制外来的诱惑,于是在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他怀着“大济苍生”的愿望,任江州祭酒;当外面的环境与他的个性、思想发生冲突,于是他在义熙元年(405年)毅然归隐田园。在田园躬耕生活中,他很快找到了农村环境与自己个性、思想的契合点,找到了人与人和的社会环境,感受到真淳、融洽的人情美。
一、人与自然和谐的田园环境
陶渊明亲近大自然,与大自然的关系和谐,如罗宗强说:“陶渊明与他们不同的地方,便是他与大自然之间没有距离。在中国文学史上他是第一位心境与物镜冥一的人。他成了自然间的一员,不是旁观者,更不是占有者。自然是如此亲近,他完全生活在大自然之中。他没有专门去描写山川的美,也没有专门叙述他从山川的美中得到的感受。山川田园,就在他的生活之中,自然而然地存在于他的喜怒哀乐里。”[2]陶渊明不是优游山林的富足名士,他对于自然,不只是美的感受,而是生活的需要。他看自然,已经不只是山川林木,而是田陇村巷、牛羊鸡犬,是村落田园中的自然。他把这些大量的带到诗中来了:
山中饶霜露,风气亦先寒。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四体诚乃疲,庶无异患干。(《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归园田居》五首之一)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归园田居》五首之三)
这些诗里,没有言及他对山川美的感受,但那美的感受却实实在在流注在境界里。山间的霜露,村落的炊烟,以至狗吠鸡鸣,无不与他的心灵交通,与他的生命一体。山川的美完全体现在人与自然的泯一上。他说“复得返自然”,就是这物我泯一的最好说明。钟惺评陶渊明《劝农诗》:“即从作息勤厉中,写景观物,讨出一段快乐。高人性情,细民职业,不作二义看,惟真旷远人知之。”[3]从钟惺的评论中可以看出:陶渊明山水朋友诗文之乐,是从田园躬耕的体验中获得的。他置身于田园生活中,与其和谐共处。在陶渊明的关于田园的诗里,我们处处看到这种和谐: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之一)
这样的心境,是只有在领悟到大自然的不息生机乃是自己生命的最好安归之所的时候,才有可能出现的。他实在是完全融入到自然中去了,一切都生生不息,都自乐自得地存在着: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欢然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读山海经》十三首其一)
草木飞鸟,微雨好风,各得其所。陶渊明也在和谐的大自然里自得自足,成了这和谐的大自然的一部分。正是其诗其人的“融为一体”,故刘熙载称道:“陶诗‘吾亦爱吾庐’,我亦具物之情也;‘良苗亦怀新’,物亦具我之情也。”[4]他把劳动环境、生活环境和自然环境三者完全融合为一。《庄子?德充符》第五云:“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期货市场技术分析】完整版——约翰.墨菲.doc VIP
- 秋季养生ppt课件.pptx
- 2023年北京电影学院导演专业真题.docx
- 课程设计-基于systemview的2ask信号调制与解调 .pdf VIP
- 2023年北京电影学院部分专业历届校考真题汇编.pdf VIP
- 絮凝剂对MBR活性污泥理化性质的影响研究.pdf VIP
- 2026年高考作文素材积累之九三阅兵:这一刻,与祖国同频共振.docx VIP
- 2025年辽宁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英语模拟试卷试题(含答案).pdf VIP
- 2025年辽宁省大连市中考英语模拟试卷.docx VIP
- 2025年中考英语冲刺模拟试卷-辽宁地区-学生版.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