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个人的物品与玩具-大里国小.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整理个人的物品与玩具-大里国小

?整理個人的物品與玩具 小小整理王 賴玉、鄭憶倫 課程設計理念 俗話說:「習慣影響個性,個性影響人的一生。」大部分人習慣的養成都在小時候,從個人生活的自理能力、個人物品的管理、個人良好的生活習慣、個人的時間管理、個人的金錢管理、家務協助等等習慣跟家庭生活的價值觀,都是從原生家庭習而得之的。一年級的學生進入正規的小學教育,正是需要培養「個人生活自理能力」的時期,所以教導小一生從自己做起,學習如何整理物品是很重要的關鍵點。 從心理學家皮亞傑(Piaget)的認知發展論來看,兒童大約在五-七歲間進入具體運思期,在這個階段的兒童能藉由具體事物的操作而形成概念。此時兒童雖能做一些邏輯思考,但必須以具體事物或具體之模型作為媒介,才能了解事物間的關係。而在郭爾保(Kohlberg)的道德認知發展論中也指出,四十歲的兒童正處於道德成規前期的階段,此階段的重點在於外在的控制,採取的是他人的標準,而這些標準被認為是可避免懲罰或可得到酬賞。對於一年級的學生來說,透過外在的獎賞與訂定規則等方式,可以使他們習得正確的行為,進而內化為固定的習慣。 因此,一年級課程設計重點,著重於實際活動的操作。透過教學活動的引導,使學生學習整理自己的物品,進而達成井然有序的生活習性,並透過活動討論和檢核表,使家長可以參與兒童的學習活動,從協助兒童整理自己的東西做起,進而培養一年級的孩子具備負責的態度,對自己與公共的物品能夠收拾整理、保持整潔,同時也能懂得與他人共同分享,將家庭教育課程落實在日常生活之中。對學生來說,認知一件事情的重要性和實際做得到是兩件事,也就是「知」與「行」並不能合而為一。所謂「知」即是學生個人價值觀的形成,而個人價值觀又往往從家庭中建造,再經過學校社會的洗鍊而得。正由於「決策」來自於個人從「知」的線索中分析評估而來,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更應該建立學生搜尋正確「知」的線索,再建立正確的評估分析,以達成正確的「決策」。而「行」更是決策的落實,立定志向是行動的開始,貫徹始終才是目標的達成。一個人的習慣會在潛移默化中形成,在家庭中的生活習慣,也會帶到學校裡,當他發現他在學校的生活習慣與他人不一樣時,如果能夠覺察問題的所在,進而願意改變,就能適時修正成為正確的價值觀,也避免與他人產生紛爭,維繫良好的人際關係。「決策」與「執行」正是本課程希望達到的課程目標。 本單元課程設計共分兩大單元,「物品歸位」與「自己的東西自己收」為單元主題,共計4節課160分鐘。第一單元為「物品歸位」主要是以學習將自己的東西歸位為主軸,透過故事、遊戲的教學方式來認識自己的東西應該要怎樣分類,怎樣收拾;第二單元為「自己的東西自己收」,藉著討論與故事欣賞(繪本閱讀)來了解自己應培養良好生活習慣,不論是玩具或用品都要隨手整理,才能夠將自己整理得有條不紊、井然有序,進而能與他人享受良好的關係。 二、教學主題架構與目標 (一)課程架構 自己東西自己收 自己東西自己收 小鬼萬歲(繪本閱讀):做到隨時將東西收拾乾淨。分分看:對自己所有的東西能夠學習分類放好。小小整理王物品歸位找到家了:分辨自己和共有的東西。書桌大展:自己讀書的地方隨時整理。 小鬼萬歲(繪本閱讀):做到隨時將東西收拾乾淨。 分分看:對自己所有的東西能夠學習分類放好。 小小整理王 物品歸位 找到家了:分辨自己和共有的東西。 書桌大展:自己讀書的地方隨時整理。 (二)教學目標 藉由課程使學生了解所擁有的物品應如何分類。 讓學生可以做到整理好自己的物品,並欣賞他人整理物品的方式。 使學生從學校中學習的整理物品的方式,推展至家庭中落實整理物品的習慣,以有效管理及應用自己的物品,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 能夠貫徹在學校以及在家裡隨手整理物品的好習慣。 使學生透過自己東西自己收的學習,培養自己負責任的好品德,以奠定學習的基礎。 (三)教學策略 1.以問題導向教學法,透過遊戲方式來進行物品的分類,並實際操作如何整理自己的東西,並能藉由討論教學法及價值澄清法,經由不斷的質疑與討論、批判、修正自己與他人的想法,最後再由教師適時的給予價值澄清。從討論中來澄清物品的歸位是誰的責任。 2.利用分組進行討論同心協力完成各組的書桌圖像,引導小朋友建立自己整理書桌和自己的書包、物品的觀念。 3.從故事教學中引導學生對東西亂丟的想法,並澄清自我管理的重要以及與人分享的樂趣。透過聆聽故事及繪本閱讀的方式討論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與手足互動中的情形或相關的案例。 教學對象 本教學活動適合對象為一年級學生。六歲的孩子生氣蓬勃、精力充沛,喜歡嘗試新的事物,如果遇到被稱讚時會很高興,也會願意與人合作,更適合競賽性的遊戲,可增加學生對於學習的興趣。而且,由於一年級的學生學習上以記憶、直觀為主,初學兒童往往喜歡學習,但是並不明白學習的目的是什麼,只是覺得新鮮,而對事物的辨別能力還比較模糊,所以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