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之习俗的变迁》 5.5.pptx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中国领导人服饰的改变 通过观看上述图片,你会发现不同时期领导人的服饰都有很大的变化,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差别呢?一、动荡中的近代社会生活变迁 阅读书本第一子目——动荡中变化的社会生活 分组学习,讨论本课讲解了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哪几个方面的变迁? 每一组派出一名讲解员,跟随老师一起漫游物质生活变迁的过程,说说下面这些图片都是反映的什么时期的生活特色?第一组代表服饰方面物质生活变迁陈列馆第二组代表饮食方面居室建筑第三组代表第四组代表习俗风尚知识结构动荡中近代生活发生变化新中国的新生活新风尚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以来衣(概括说)食住习俗风尚原因馆一: 服饰的变迁清云锦龙袍长袍马褂 西 装清代官服标识清代官服标识从清代官服的差异中,你对我国古代服饰有何感触?仔细观察下列两幅图:变化及原因? 变化:由穿长袍马褂到着西装带领结。 原因:受西式服饰的影响。西装 国人将西装与中国传统的长袍马褂进行融合,创造出一种中西合璧的穿着:绸缎长袍、西服裤,头顶圆形礼帽,足上是一双乌黑油亮的牛皮鞋。当然,这样的装束大多是有身份、有地位的大人物的时尚,如一些国民党的要员、大商人、大银行家等等。 虽说西装依然是男人们时髦的服饰,但中山装很快就开始与西装平分天下。 中山装20世纪初你知道中山装造型的政治含义吗?中山装的内涵:和平统一二大理念:严谨治国 以文治国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四维:礼、义、廉、耻五权:立法、行政、司法、考试、监察 ??长袍坎肩旗袍校服 旗袍是在二十世纪上半叶由民国服装设计师参考满族女性传统旗服和西洋文化基础上设计的一种时装,是一种东西方文化糅合现象。 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近代化(一)从晚清到民国时期,服饰的变化: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 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原因)鸦片战争后,受西方文明的影响辛亥革命的推动人们思想的解放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旗袍的改良 “做套列宁装,留着结婚穿”是20世纪50年代初年轻人中流行的一句顺口溜 。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是50-70年代中国社会风尚的主流。50年代女性的又一时尚——布 拉 吉50年代普通老百姓的穿衣打扮 最革命化的服装文革时期无数年轻人的理想 60和70年代蓝黑装 蓝绿灰的无彩服装时代 雷锋帽最流行的装饰解放鞋“文革”时期的绿军装和军棉大衣“文革”时期,在“红色革命”时代主旋律的影响下,全国着装表现出明显的军事化特征,即所谓“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二)新中国建立---改革开放前服饰的变化:俭朴、色彩单调、政治氛围浓厚……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特点?(原因)新中国成立、反封建中苏关系友好文化大革命的政治氛围物质生活的匮乏……(三)改革开放后(三)改革开放后犀 利 哥一、服饰方面(三大阶段)阶段表现服饰特征时代特征鸦片战争后至新中国成立新中国成立后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男: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女:旗袍的改良中式与西式、传统与现代并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列宁装、布拉吉制服装、绿军装独立自主巩固独立朴素单调政治色彩强烈款式新颖美观大方彰显个性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异彩纷呈近现代服饰变化的趋势:保守、等级森严、单调开放、美观、方便、平民化、个性化发展馆二: 饮食的变迁1.哪些饮食是属于北方人的?哪些是属于南方人的?2.鸦片战争后 ,中国的饮食发生了什么变化?3.富人与贫穷人生活方式有什么不同?馆二: 饮食的变迁 南方:米饭、海鲜 北方:面食、肉类 表现皇帝、贵人:满汉美食 老百姓:粗食淡茶 中国人的饮食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丰富多样、中西并行、互相融合……二、饮食方面 1、鸦片战争后西餐传入传统中餐四大菜系中西餐并行于世西餐传入 比较中西餐饮食有何区别?中餐:把追求美味奉为首要目的。西餐:以讲究营养为最高准则。二、饮食方面 2、新中国成立后凭票购粮 ◆国家当时为什么要发放这些购物票证呢? 这些票证主要适用于当时城镇有商品粮户口的居民。由于当时城镇人口急剧膨胀,使得商品粮的需求量迅速增长,而其时国家的粮食产量有限,于是,国家就对粮食、食用油、棉花等主要日常生活用品实行统购统销的政策,一方面限制粮油需求迅猛增长,另一方面保证人民物质生活的基本需要。 3、改革开放后政府倡导“菜篮子工程”1988年发起“菜篮子工程” 即政府为解决城市居民的副食品消费所采取的改进副食品产供销渠道的一系列措施。 列入“菜篮子工程” 范围的副食品品种大致有五类:如肉猪、禽蛋、蔬菜、水产品、奶牛等。◆为什么现在我们购物时又不用票证呢? 改革开放后, 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极大提高,我国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粮、棉、油完全可以满足广大人民日常生活的需要,已经没有必要用粮票、油票和布票来限制人们的需求,所以20世纪80年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