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书籍形态创新原则研究
书籍形态的创新原则研究
摘要:当书籍仅仅以知识承载物的形式作为商品在书店大量销售的时候,商家对书籍形态与内容的关系几乎不予研究。而事实上,书籍设计不只是文字和图像的嫁衣,更可以起到“通过书籍形态的语言形式唤起文字和图像重生意义”的作用。因此,从审美的角度去认识、感觉、变化汉字是书籍设计者永远都要做的功课。本文通过对现代书籍形态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现代设计理念和时代需求,去研究历史书籍形态的创新原则,以寻找现代书籍形态设计的创新方向。
关键词:书籍形态;设计理念;创新;原则
1当前书籍形态存在的问题
书籍形态,即造型与神态的珠联璧合,由此才能使书籍产生形神兼备的艺术面貌。艺术创造的真正魅力与装饰表现、造型风格关系密切,表现形式与表现技巧则往往是作品标新立异、引人入胜的重要因素。书籍设计不是形式的设计,更要注重文化体现――书籍所表达的语意,缺乏文化的设计形式是难以打造高端文化和时代经典的。
现在市场上的书籍设计形式简单,用材简陋。设计师对书籍设计的热爱程度与读者的阅读喜好是成正比的。古人对于知识的渴望程度远高于当下人,因为现代社会的优胜劣汰规则,人们的利益获取心过于急切,已然不能静下心来去细细品味一本书。苏东坡在《李氏山房藏书记》对“书”评价道:悦于人之耳目,而适于用;用之而不弊,取之而不竭;贤不屑之所得,各因其才;仁,智之所见,各随其分;才分不同,而求无不获者,惟书乎!当然时代也是促使书籍设计物化变化好坏的关键因素之一。古代书籍形态变化都是因方便读者而不断改进变化,而现代书籍设计形态并没有与时俱进,存在诸多问题:
第一,形式千篇一律。
第二,设计观念滞后。
第三,形与态割裂。
第四,无服务对象。
第五,书卷气息薄弱。
第六,开合方式无新意。
第七,书籍结构单一。
问题出现的原因是传统与现代断裂,跟不上时代步伐。连续,意味着渐行渐远的传统书籍设计及其时过境迁的传统文化精神并不会烟消云散,相反,它们将融为一体,渗透到现代书籍设计形象中化作血脉流通,让现代书籍形态设计既流淌着返璞归真的书卷韵味,又折射出时代的精神,体现出文化气质。
中国的文化含蓄、内敛,富有意蕴,具“有无声之音,无形之相”的独特语境。重复会让作品失去生命力。延续会让作品增添扩张力。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是合则两美,离则两伤。传统与现代要巧妙结合,才能进发出创新的火花,现代离开了传统便失去特色,传统离开了现代便显得俗气,两者既要和谐、合拍,又要有节奏感的熔铸,才能使渐行渐远的传统社会的精华再次跟上新时代的步伐,推动现代书籍形态设计创新,同时现代书籍形态设计要借鉴古代的书籍形态创新意识与韵味。
2书籍形态设计创新表现方法
古代书籍形态发展从陶器记载、甲骨记载、青铜器记载、石刻记载到书籍形态基本成形,出现竹简、木牍、缣帛记载文史资料,书籍形态在不断演变和创新以适应时代的需求。公元105年,蔡伦发明了造纸术,取代了之前陈旧的书籍材料,加速了知识和信息的传播,书籍形态的装帧方式开始创新,出现“经折装”“旋风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当装订方式丰富之时又考虑到书籍柔软,不好保存,为防其破损,书籍形态出现了书函的装帧,不仅保护了书籍而且增添了书籍的古典雅致韵味。当印刷术出现时,书籍形态由外往内转变革新。清末时期一些地区已盛行铅铜版凸版印刷。到“五四”运动前后书籍设计开始注重技术与艺术形式,现代书籍设计艺术的开拓者和倡导者鲁迅提出书籍设计的基本要求“天地要阔、插图要精、纸张要好”。在20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40年代,书籍整体设计颇具艺术感染力,阐释着中国书籍独特的书卷之美,既保留了传统文化的意韵又追求时代的步伐。由于社会政治不稳定,书籍设计也曾出现空白期,直至迈入21世纪的中国书籍出版业体制改革,书籍不再仅仅是外表包装和内文的简单装饰,而是着重信息传达的表现力,在新的设计理念的指导下书籍设计已突破传统的设计观念从而探索书籍的整体设计并且对视觉传达概念的思考,此时书籍形态创新再次出现春天,外国书籍设计理念不断汇聚与中国书籍设计业碰撞出火花。由历史痕迹考究和现代书籍设计问题综合分析,研究书籍形态的创新原则。
2.1简化书籍视觉原则――核化表现法
核化表现法是近代设计理念,是把内容的诸要素提炼、概括,以极单纯的抽象形式来表达主题,称作“纯化设计”,即“核化表现法”。以西方现代设计见长。康定斯基有句名言:“抽象里存在着伟大现实的根。”通过核化表现法分析概括出简化书籍视觉原则。一本好的书籍设计,不在于设计的繁复,而在于精简到位,无关内容的装饰就像画蛇添足,会适得其反。繁复使视觉疲劳,从空间性、简洁性、流畅性、虚实性、含蓄性几个方面核化书籍形态使之创新。遵循少即是多的原则。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