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节 宗教文化精神.ppt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 节 宗教文化精神.ppt

第三章 宗教文化精神;自然崇拜:所谓自然崇拜是指对各种自然现象的神化和崇拜。 图腾崇拜:在原始人看来,动物或植物都是有生命的,自己的氏族就起源于的动物或某种特定植物,这种动物或植物就是本氏族的保护神,也就是图腾,膜拜图腾就会得到福佑。 祖先崇拜和祖先崇拜:原始人相信,死亡只意味着肉体的消失,而并不意味着灵魂的消亡,脱离了肉体的灵魂不但与生人有关,而且具有超奇的力量,可以福佑或作祟于生人。在所有的鬼魂中,与活着的人联系最紧的是那些死去的亲人或对本氏族、本部落做出贡献的英雄或首领,他们的灵魂可以保佑子孙,也可以降祸子孙,所以后人要敬祭祖先,以求平安。 ;第二节 存天道于人道:儒学与宗教 一、儒学与儒教的关系 儒学本是先秦诸学之一,经过了春秋战国人文主义思潮的洗礼,已经成为一种成熟的人本主义哲学,是一种以理性主义为基本特征的学说,宗教则以彼岸性的追求为根本特征。因此从根本上来说,儒学的精神取向是与宗教背道而弛的。但儒学在中国人的生活里却扮演着近似于宗教的角色,并在后来被赋予了宗教形式,被神圣化了。因此,儒学也可称为儒教。; ;三、儒教的基本特征:世俗性与超越性混融 (一)儒学宗教境界主要体现在对社会理想态和人生理想态的不懈追求上。 (二)儒家学者对待宗教的态度是以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为旨归的。 总之,儒教传统具有宗教性与世俗性相融相混的特征。 ;第三节 中国佛教及其世俗性精神特征 一、佛教在中国的发展 1、两汉之际到魏晋南北朝。这是佛教传入中国并逐步兴盛的阶段。官方提倡,大众追捧,寺庙林立,译事兴盛。 2、隋唐时期。佛经译介数量与质量高于前代;寺产经济发达;宗派林立,高僧辈出。华严宗、天台宗、净土宗、禅宗。 3、唐代以后。由盛入衰,陷于停滞。宋明理学振兴儒学。儒学神圣化。;二、佛教的基本知识和教义 (一)释迦的圣人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起源于古印度。佛,或曰佛陀,是梵语Buddha的音译,也译为“浮图”、“浮屠”,意思是“觉者”。佛教的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是古???印度伽毗罗王国释伽贵族净饭王的太子,生卒约公元前565—前458年,一说为公元前623-前543年,大约与孔子同时。佛教徒尊他为“释迦牟尼”,意为“释迦的圣人”。 ;(二)佛教的基本教义:四圣谛 1、苦谛:人生充满了痛苦。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苦、五取蕴苦。 2、集谛:亦名习谛,指造成世间人生及其苦痛的原因,即所谓的“业”与“惑”。集谛认为人之所以会痛苦是因为人有烦恼业因,即有身、口、鼻、眼、意等个人的欲望,人因为受到这些欲望的制约而不得自由,这种不觉悟的状态也叫“无明”。 3、灭谛:断灭世俗诸苦得以产生的一切原因,即根除一切“业”与“惑”, 进入到宇宙生命的广大天地,达到涅槃的境界。 4、道谛:消灭痛苦、克服自我的具体修行方法。即八正道。 ;(二)佛教的基本教义:缘起论 佛教认为,宇宙和人生并不是由造物主(神)主宰和创造的,而是因缘而起,所谓“诸法由缘而起”,因缘合和而生,因缘离散而消失。所谓“缘”,就是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之间互为条件、互为因果、相互依存的关系或状态。;三、佛教的中国化 佛教来自印度,保存了许多印度佛教的特点,但它又不是对印度佛教的简单照搬,而是一种融会了中国精神的新的宗教。从碰撞、冲突到融合,印度佛教与中国文化的结合经历了一个艰难复杂的过程,这个过程我们称之为佛教的中国化。 ;(一)佛教与儒、道思想的融合 1、对道教的积极依附 2、与儒学的斗争与妥协 3、政治上依附统治者 总之,中国佛教与原始印度佛教有明显差别,无论是佛教与权力阶层的联手,还是与忠、孝伦理和道教思想的互渗,都明显背离了印度佛教离尘绝俗的初衷。这标志着佛教融入中国文化,成为中国本土文化的组成部分。 ; (二)禅宗:中国化的佛教 1、禅宗产生的意义:禅宗的产生是中国佛教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首先,晚唐五代之后,“各宗归禅”,在隋唐时期产生的各种佛教教派中,以禅宗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最为巨大。禅宗的一枝独秀,对中华民族(尤其是文人士大夫)的心理性格、思维方式、生活态度、审美情趣等许多方面特点的形成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次,禅宗是印度佛学在中国创造性发展的产物,最典型地体现了中国佛学的特质。 ; 2、禅的意思:禅是梵文Dhyana的中文翻译,是默想的意思。禅亦以其日本名Zen见称,本意是调息静虑、定心默想,本为印度佛教修行方式的一种,因为主张用“禅定”来修习而得名。中国禅宗产生于唐朝,建立者为六祖慧能。光大禅宗的主要人物有南岳怀让和再传弟子马祖道一以及百丈怀海禅师 。 ;与禅宗产生有关的两个著名偈子: 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

文档评论(0)

yuzongxu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