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7章 正交试验设计的极差分析
正交试验设计和分析方法大致分为二种:一种是极差分析法(又称直观分析法),另一种是方差分析法(又称统计分析法)。本章介绍极差分析法,它简单易懂,实用性强,在工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
7.1 单指标正交试验设计及其极差分析
极差分析法简称R法。它包括计算和判断两个步骤,其内容如图7-1所示。
R法
R法
1.计算
2.判断
eq \o\ac(○,1)Kjm, SKIPIF 1 0
eq \o\ac(○,2)Rj
eq \o\ac(○,1)因素主次
eq \o\ac(○,2)优水平
eq \o\ac(○,3)最优组合
图7-1 R法示意图
图中,Kjm为第j列因素m水平所对应的试验指标和, SKIPIF 1 0 jm为Kjm的平均值。由Kjm的大小可以判断j因素的优水平和各因素的水平组合,即最优组合。Rj 为第j列因素的极差,即第j列因素各水平下平均指标值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Rj=max( SKIPIF 1 0 )-min( SKIPIF 1 0 )
Rj反映了第j列因素的水平变动时,试验指标的变动幅度。Rj越大,说明该因素对试验指标的影响越大,因此也就越重要。于是依据Rj的大小,就可以判断因素的主次。
极差分析法的计算与判断,可直接在试验结果分析表上进行,现以例6-2来说明单指标正交试验结果的极差分析方法。
确定因素的优水平和最优水平组合
例6-2 为提高山楂原料的利用率,某研究组研究了酶法液化工艺制造山楂精汁。拟通过正交试验寻找酶法液化工艺的最佳工艺条件。
在例6-2中,不考虑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因例6-2是四因素三水平试验,故选用L9(34)正交表),表头设计如表6-5所示,试验方案则示于表6-6中。试验结果的极差分析过程,如表7-1所示.
表6-4 因素水平表
水平 因素
加水量(ml/100g)
A
加酶量(ml/100g)
B
酶解温度
(?C)
C
酶解时间
(h)
D
1
2
3
10
50
90
1
4
7
20
35
50
1.5
2.5
3.5
表6-6 试验方案及结果
试验号
因 素
试验结果
液化率(%)
A
B
C
D
1
2
3
4
5
6
7
8
9
1(10)
1
1
2(50)
2
2
3(90)
3
3
1(1)
2(4)
3(7)
1
2
3
1
2
3
1(20)
2(35)
3(50)
2
3
1
3
1
2
1(1.5)
2(2.5)
3(3.5)
3
1
2
2
3
1
0.00
17.0
24.0
12.0
47.0
28.0
1.00
18.0
42.0
试验指标为液化率,用yi表示,列于表6-6和表7-1的最后一列。
表7-1 试验方案及结果分析
试验号
因 素
试验结果
液化率(%)
A
B
C
D
1
2
3
4
5
6
7
8
9
1(10)
1
1
2(50)
2
2
3(90)
3
3
1(1)
2(4)
3(7)
1
2
3
1
2
3
1(20)
2(35)
3(50)
2
3
1
3
1
2
1(1.5)
2(2.5)
3(3.5)
3
1
2
2
3
1
0.00
17.0
24.0
12.0
47.0
28.0
1.00
18.0
42.0
K1
K
K3
41.0
87.0
61.0
13.0
82.0
94.0
46.0
71.0
72.0
89.0
46.0
54.0
?=189.0
SKIPIF 1 0
SKIPIF 1 0
SKIPIF 1 0
13.7
29.0
20.3
4.3
27.3
31.3
15.3
23.7
24.0
29.7
15.3
18.0
优水平
A2
B3
C3
D1
Rj
15.3
27.0
8.7
14.4
主次顺序
B A D C
计算示例:
因素A的第1水平A1所对应的试验指标之和及其平均值分别为:
KA1=y1+y2+y3=0+17+24=41, SKIPIF 1 0 SKIPIF 1 0 KA1=13.7
同理,对因素A的第2水平A2和第3水平A3,有
KA2=y4+y5+y6=12+47+28=87, SKIPIF 1 0 SKIPIF 1 0 KA2=29
KA3=y7+y8+y9=1+18+42=61, SKIPIF 1 0 SKIPIF 1 0 KA3=20.3
由表7-1或表6-6可以看出,考察因素A进行的三组试验中(A1,A2,A3),B、C、D各水平都只出现了一次,且由于B、C、D间无交互作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幼儿园校舍安全排查自查报告范文.docx
- (GB6722-2023)爆破安全规程(四).docx VIP
- 人教新起点版六年级英语上册Unit-6-Winter-Vacation-整单元ppt课件.pptx VIP
- 盖梁双抱箍法施工工法.pdf VIP
- 金天钛业-市场前景及投资研究报告-材料强国,高端制造,高端钛合金,航空深海铸就高成长.pdf VIP
- 船舶监造培训课件.ppt VIP
- 第12课 纪念白求恩(提升训练)(教师版).docx VIP
-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知识点汇总.pdf VIP
- DG_TJ08-202-2020:钻孔灌注桩施工标准.pdf VIP
- 山东省济南一中《中外历史纲要(上)》全册知识点复习课件(.ppt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