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全球变暖背后的博弈
发达国家率先完成工业化并开始向其他国家转移、自身发展高端服务业之时,突然竖起环保大旗把主要依靠资源出口和制造业的发展中国家摆上全球气候变化的谈判桌,受到国际社会的怀疑和非议亦无可厚非。
2015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巴黎开幕,全球变暖的话题又一次引来热议――“地球在变暖”这一结论靠谱吗?为何每一届气候变化大会都难逃一翻唇枪舌战?这当中涉及了哪些国与国间的利益转化?
关于全球变暖的争论
由来自144个国家的地球学家组成的美国地球物理联合在2014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前夕再次强调:人类活动是过去50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最主要影响因素――人类活动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是过去140年全球绝大多数地区地表温度平均升高大约0.8摄氏度的最重要原因。
森林砍伐、城市化和颗粒污染将导致人类依赖化石燃料的趋势继续下去,将对全球温度造成复杂的地域性、季节性和长期影响――“人类应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遏制这种趋势,同时积极做好准备,迎接不可避免的气候变化。”
对于以美国为首的研究团队在全球变暖问题上的结论,国际社会一直保持相对肯定的态度。然而事实上,对于这一论断选择保留意见,甚至表示质疑的声音亦长期存在。
早在2007年,由英国电视导演马丁?德肯执导的纪录片《全球变暖大骗局》就指出: 1940年至1975年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不断上升,但气温却连续30多年下降,可见二氧化碳和气温上升没有直接关系。中世纪温暖期的气温比2007年高,但在那个时代,二氧化碳排放量比现在要低得多; 人类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碳约65亿吨,但自然产生的二氧化碳达1300亿吨。可见人类活动对气温的影响是很小的。
无独有偶,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前夕发生的“气候门”事件引起了轩然大波:英国东英吉利大学的电子邮件服务器被一名黑客入侵,上千封英国和美国科学家在过去13年里通过邮件交流的记录遭到窃取,并被公诸于众。
在一封被公布的电子邮件里,东英吉利大学气候研究小组的主任菲尔?琼斯写道,在编辑新的数据时,他将实际气温数据添加到过去20年里的系列中的工作,同时还有对1961年以来气温下降趋势的隐瞒。而菲尔?琼斯正是IPCC(政府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负责全球气象数据整理的关键人物。
更有业内专家曾质疑,美欧在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中,于遏制“金砖四国”的发展上具有共同利益,而在发达国家率先完成工业化并开始向其他国家转移、自身发展高端服务业之时,突然竖起环保大旗把主要依靠资源出口和制造业的发展中国家摆上全球气候变化的谈判桌,受到国际社会的怀疑和非议亦无可厚非。
从京都议定书到德班平台
一些发达国家的相关研究机构公布其统计数据,试图论证温室气体与全球变暖之间的关联。然而,不少国家对此“并不买账”,更有甚者公开质疑“全球变暖”的可信性。国内专家指出,这与西方国家近十数年在联合国气候大会上的消极态度不无关系。
为了人类免受气候变暖的威胁,1997年联合国通过了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京都议定书》(以下简称《议定书》),这也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
《议定书》为发达国家设立了强制减排目标及措施:在2008~2012年《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要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减少5.2%。并制定了以“净排放量”计算温室气体排放量,难以完成削减任务的国家可通过“碳排放交易”形式实现减排等一系列可行措施。
但一直以来,不少发达国家对《议定书》态度消极,其中美国与加拿大就分别于2001年和2011年退出《议定书》。
为了确定《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后,也就是2012年后的减排目标,2007年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通过的“巴厘路线图”设定,在2009年完成谈判。这与《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完成谈判时间一致。
但在被寄予厚望的2009年哥本哈根大会和2010年坎昆大会,各国并未能达成一致。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邹骥曾表示,早在2009年的哥本哈根之前的多次气候谈判中,发达国家屡屡在强制性减排指标等问题上向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施压。部分发达国家不顾18世纪中叶以来,累计碳排放量占总排放量80%的现实,要求发展中国家在减排问题上作出更多承诺。而欧盟甚至提出要废除或抛弃《京都议定书》,改变国际气候谈判的基础,搭建新的谈判框架。
因此,2011年德班气候大会只得重申《议定书》在第一承诺期结束后继续有效,并将谈判期限延长到2015年,希望届时可以形成2020年后有约束力的减排目标。
事实上,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发达国家一直主张并推动结束“巴厘路线图”有关长期合作行动的谈判,进而启动一个新的进程,即“德班增强行动平台”(简称“德班平台”)。
“德班平台”主张在气候变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