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研究

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 对于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介入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并对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3月至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肝动脉硬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微波消融治疗(PMCT)以及肝动脉灌注化疗的临床效果。结果 通过治疗分析,肝癌患者临床治疗总体治疗效率为70.9%,其中结节性治疗的有效率达到了41%,弥漫型治疗有效率为86.5%,巨块型治疗的有效率达到了69.8%。结论 介入治疗对于原发性肝癌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且并发症较少,在临床中值得推广。   【关键词】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研究   原发性肝癌属于发病率较高的消化系统的恶性肿瘤之一,会危及到人体的生命。原发性肝癌在男性群体中较为多发,女性的发病率通常低于男性。本文针对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介入治疗的总体效果,为临床治疗原发性肝癌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其中,男性患者为40例,女性患者为20例。患者年龄大约为28-75,平均年龄为53.9岁。肝癌类型为:结节性15例,弥漫型15例,巨块型30例。采用肝动脉硬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微波消融治疗(PMCT)以及肝动脉灌注化疗的方法进行治疗。   1.2方法   所有的患者在手术前以及手术后都要定期的进行血清甲胎蛋白(AFP)、血常规、凝血功能以及生化常规检查。进行肝动脉硬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微波消融治疗(PMCT)以及肝动脉灌注化治疗前,均需征得患者以及家属的同意,并签署同意书。   肝动脉硬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采用Seldinger经过股动脉穿刺茶馆,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下造影,确定患者的肿瘤供血动脉情况,然后将导管超选在患者肿瘤的供血动脉内部环境中,进行灌注化学治疗以及栓塞。常规的用药剂量为:碘化油9~29mL+5-氟尿嘧啶0.49~0.99g+丝裂霉素9~19mg+顺铂39~79g的混合悬乳液。特殊情况下可使用明胶海绵对动静脉漏进行封堵。手术结束后,可以给予护肝、止血以及抗炎等方式进行治疗。   微波消融治疗(PMCT)治疗:在肝动脉硬化疗栓塞术治疗后两星期内,对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分析患者肿瘤内的碘油堆积状态以及肿瘤坏死的状态,发现患者有肿瘤残余的情况时,就可采用微波消融治疗(PMCT)方式进行治疗。在超声引导的情况下进行定位,确定患者的病灶部位,毗邻以及数目的关系。确定穿刺的位置以及方向,消毒后使用2%的利多卡因5-10mL对穿刺的通道进行局部麻醉。在进针时需要缓慢的进行,且要避开患者的重要脏器。在超声的引导下,将微波消融针头刺入预先设定的位置中,参照患者肿瘤的大小对微波参数进行设定,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多次治疗,确保肿瘤完全坏死。在进行治疗时,要不断的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观察,按照患者的情况进行治疗。   肝动脉灌注化疗(TAI):由导管直接向肿瘤部位灌注化疗的药物,使肿瘤组织比内的药物浓度明显提升(是全身药物药物浓度的一万倍),且高于周围组织的药物浓度。肿瘤细胞的药物浓度增加一倍,消灭癌细胞的疗效就能够增加十到一百倍。由此可知,灌注治疗不单对肿瘤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还能够有效的减少化疗具有的副作用。肝癌的供血95%来自肝动脉,肝组织的供血仅占25%,因此,肝动脉栓塞能够明显的阻塞肿瘤的供血,是肿瘤细胞因缺血而坏死,且能够促进肿瘤细胞的死亡,使肿瘤缩小。碘化油能够栓塞0.05直径的血管,填充肝血窦,碘化油还能够作为载体,与化疗的相混合,进入肝动脉,能够持续的发挥抗肿瘤的作用。且碘油在病灶内停留,能够帮助医师观察患者肿瘤的大小,观察临床治疗效果。   1.3疗效判定   按照《常规恶性肿瘤诊治规范》的标准对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评价,近期疗效判定基本可分为四个阶段:   恶化阶段:患者的临床症状的环节没有明显的迹象,且经过腹部CT的检查发现患者的肿瘤有增大的趋势,血清甲胎蛋白(AFP)没有改善或者出现转移。   显效阶段:患者的临床症状已经得到了非常明显的换砖,且经过腹部CT的检查发现患者的肿瘤在逐渐缩小。血清甲胎蛋白(AFP)也有了降低的趋势。   有效阶段:患者的的临床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且腹部CT检查结果显示肿瘤没有改变,但血清甲胎蛋白(AFP)出现少量的下降。   无效阶段: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程度不明显,腹部CT检查结果没有变化,血清甲胎蛋白(AFP)没有改善。   1.4统计学分析   将相关的数据资料运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出具处理以及分析,P0.05,统计学有意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