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质量理念培训[修复的]
质量理念培训
有一家奶制品公司,它创立于1925年,年销售额达约54亿美元,拥有34家奶制品工厂,职工约6700人。它的牛奶制品占市场的14%,居同行业之首。
2000年6月的一天,食用该公司品牌牛奶使14500多人患有腹泻、呕吐疾病,180人住院治疗,使占牛奶市场总量14%的该品牌牛奶进行产品回收,全国21家分厂停业整顿。
该公司的几乎所有产品都陷入无人问津的绝境。
树牌75年 砸牌仅一天
经过调查发现:造成该严重事故的原因,原来是他们公司一个做奶粉原料的工厂,在停电2个小时后,未将加热器内的牛奶进行报废处理,主管和员工认为没有什么关系,造成加热器内牛奶变质,使得连续一个星期生产的奶粉受到污染,造成18000人由于该问题导致中毒, 该公司因此破产,该品牌从此在市场消失.
这就是著名的日本”雪印”牛奶制品公司倒闭的事件.
看似一个不经意的小失误,甚至很多人会认为没关系的小错误,引来了如此严重的后果.
我国进入WTO后,市场竞争激烈,由于质量问题引起的贸易争端层出不群,如果我们不重视质量,也可能由于我们的一个小失误,引来严重的后果.
我们就这样的素质就这样水平!
我们的设备就这样我们努力了!
这样差不多了 我们已经有利润了!
我们就该这样满足了吗?
不断改善、不断努力才是我们企业的生存之道!
改善我们的质量最重要的是什么呢
是思想、是观念、只有我们大家从思想上去重视质量、用心去做才能做出最完美的产品!
零缺陷是我们的目标!
讲 授 内 容
第一章:质量管理百年历程
第二章:何谓品质?
第三章:品质的重要性
第四章:品质意识理念
第一章 质量百年历程
质量管理百年历程
工业革命前
1 8 7 5年
1 9 2 5年
1 9 3 0年
1 9 4 0年
1 9 5 0年
1 9 5 8年
1 9 6 0年代初
1 9 6 0年代中
1 9 7 0年
1 9 7 9年
1 9 8 0年代
1 9 8 7年
1 9 9 0年代末
2 0 0 0年代
工业革命前
产品质量由各个工匠或手艺人自己控制
1875年
泰勒制诞生——科学管理的开端
最初的质量管理——检验活动与其他职能分离,出现了专职的检验员和独立的检验部门。
1925年
休哈特提出统计过程控制(SPC)理论———应用统计技术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以减少对检验的依赖。
1930年
道奇和罗明提出统计性品质管理(SQC)理论-----通过统计抽样检验方法,对产品的全过程进行分析研究,以期达到预防问题发生的目的。
1940年
美国贝尔电话公司应用统计质量控制技术取得成效;
美国军方在军需物资供应商中推进统计质量控制技术的应用;
美国军方制订了战时标准Z1.1、Z1.2、Z1.3——最初的质量管理标准。三个标准以休哈特、道奇、罗明的理论为基础。
1950年
戴明提出质量改进的观点——在休哈特之后系统和科学地提出用统计学的方法进行质量和生产力的持续改进;强调大多数质量问题是生产和经营系统的问题;强调最高管理层对质量管理的责任。此后,戴明不断完善他的理论最终形成了对质量管理产生重大影响的“戴明十四法”。
开始开发提高可靠性的专门方法——可靠性工程开始形成
1960年代初
朱兰、费根堡姆提出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他们提出,为了生产具有合理成本和较高质量的产品,以适应市场的要求,不能只注意个别部门的活动,而需进行覆盖所有职能需要部门的质量活动策划。
戴明、朱兰、费根堡姆的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在日本被普遍接受。日本企业创造了全面质量控制(TQC)的质量管理方法。统计技术,特别是“流程图”、“直方图”、“因果图”、“检查单”、“散点图”、“排列图”、“控制图”等被称为“老七种”工具的方法,被普遍用于质量改进。
PPM
1960年中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制定了AQAP质量管理系列标准——AQAP标准以MIL-Q-9858A等质量管理标准为蓝本。所不同的是,AQAP引入了设计质量控制的要求。
1970年
TQC使日本企业的竞争力极大地提高,其中,桥车、家用电器、手表、电子产品等占领了大批国际市场。因此促进了日本经济的极大发展。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巨大影响。
日本质量管理学家对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这一时期生产了石川馨、田口玄一等世界著名质量管理专家。
这一时期产生的管理方法和技术包括:
1970年
JIT—准时化生产
Kanben —看板生产
Kaizen—质量改进
QFD—质量功能展开
田口方法
新七种工具
由于田口博士的努力和贡献,质量工程学开始形成并得到巨大发展。
1979年
英国制定了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