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市高中毕业班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docVIP

马鞍山市高中毕业班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马鞍山市高中毕业班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

2010年马鞍山市高中毕业班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五大题,21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 共66分) 一、(9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曹操“七十二疑冢”考 ??? 唐以前并无曹操“七十二疑冢说”,有之,自宋代起。宋王安石诗:“青山如浪入漳州,铜雀台西八九邱。蝼蚁往还空陇亩,骐驎埋没几春秋。”按王安石此诗以“铜雀台”、“八九邱”和“埋没”、“骐麟”等词语暗喻曹操的七十二疑冢,虽然不知何据,但它却是中国古籍中最早关于曹操七十二疑冢的记载。其后,南宋诗人范成大在《揽辔录》里又记载说:“过漳河,入曹操讲武城,周遭十数里。城外有操疑冢七十二,散在数里间。传云操冢正在古寺中。”经两宋诗人的反复记载和歌咏,曹操“七十二疑冢说”在元、明、清三朝广为人知。 ??? 曹操“七十二疑冢说”流传到清代,又有了三种新的说法:一种是曹操疑冢被发掘说,第二种是曹操墓在漳河水下说,第三种则是曹操冢在许城河下说。 ??? 曹操疑冢之说虽然历来众说纷纭,但是如果查考史籍,则会发现疑冢说只是后人的附会,没有任何史实根据。 ??? 曹操本人生前曾经对自己陵墓的位置和丧葬规格有所安排,这些信息都是公开、透明的。后世史籍中也有记载曹操墓大致方位的,如梁任防《述异记》载:“邺中铜驼乡魏武帝陵下,铜驼、石犬各二。”我国学者张之、乔文泉和刘心长等经长期研究曾分别指出今河南安阳灵芝村、习文村一带与河南省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西北一带,基本就是曹操西陵墓葬的位置。此前盗墓贼们的精确定位和今天的考古发掘,均已基本证实了学者们研究的主要结论。所以,所谓曹操七十二疑冢之说,并非史实,确属传说。 ??? 当然,曹操“七十二疑冢说”的出现和流传,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着深刻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的。在中国古人中,曹操堪称是争议最多的历史人物。从“治世之能臣”到“乱世之奸雄”,再到戏曲舞台上的白脸奸贼,曹操奸臣的形象逐步被定格.历经多少沧桑,曹操是中国古代杰出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的面目直到现代才得以恢复。唐朝以前,人们对曹操的历史评价并不低。名士许劭虽目曹操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但奸雄与奸贼毕竟存在很大不同。从宋朝开始,人们对曹操的评价渐趋负面。如宋代学者叶适在其《习学记言》卷27《魏志》里指曹操为“奸贼不仁”,在宋元士大夫们的鼓吹之下,曹操奸雄的形象不仅最终定型,而且越来越深入民问,成为普通大众对曹操的刻板印象。曹操在宋元士人精英和普通民众中奸贼形象的确立,是中国儒家政治伦理道德趋向的产物。 ??? 就历史背景来看,曹操被塑造成奸臣形象与宋元以降的国势盛衰的时代特征密切相关.两宋直至明清,大臣篡位之事虽未出现,但柄权弄奸,媚事敌国的权臣却并不鲜见,在民族战争频发,民族矛盾越来越突出、尖锐的背景下,夷夏之辨的观念空前强化。曹操在这一时期被冠以奸臣的帽子,遭到世人唾骂,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而曹操七十二疑冢说的产生,也与曹操在历史上公然盗坟掘墓的劣迹有直接联系。 ????????????????????????????????????? 节选自《光明日报》(2010年3月2日)(有删节) 1.对“七十二疑冢说”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七十二疑冢说”在唐之前并未产生,它源于宋,广为流传于元、明、清。 ???B.“七十二疑冢说”,并不见于史籍,多是后人附会,缺乏确凿的史实根据。 ? ?C.王安石在诗歌中明确指出曹操有七十二疑冢,这是关于七十二疑冢的最早记载。 ? ?D.“七十二疑冢说”流传到清代,有了新内容,认为曹操墓藏在水下就有两种说法。 2.从历史和文化背景来看待曹操及其行为,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从宋朝开始,人们对曹操的评价渐趋负面,宋元时期确立了曹操奸贼的形象。 ? ?B.在历史上,曹操或“能臣”或“奸贼”,褒贬不一,他成了最受争议的人物。 ? ?C.曹操在历史上公然盗坟掘墓,这与“七十二疑冢说”的出现和流传有重要关联。 ? ?D.曹操被冠以奸臣的帽子,遭到世人唾骂,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合乎情理的。 3.对上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曹操的正面形象直到现代才得以恢复,他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 ?B.盗墓贼们的精确定位和今天的考古发掘,均证实了“七十二疑冢说”并非毫无根据。 ???C.曹操成为公认的“奸贼”形象,与宋元以降的国势盛衰的时代密切相关。 ? ?D.对曹操的负面评价,源于士大夫,逐渐走向民间,最终成为“刻板印象”。 二、(32分) ? 阅 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于中丞??? (《聊斋志异卷九》) ??? 于中丞成龙,按部至高邮。适巨绅家将嫁女,装奁甚富,夜被穿窬席卷而去.刺史无术。公令诸门尽闭,止留一门放行人出入,

文档评论(0)

rachel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