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黄蜂蜇伤49例临床分析
【关键词】 黄蜂;蜇伤;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
文章编号:1003-1383(2011)05-0621-02 中图分类号:R 441.708.15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1.05.038
黄蜂也称胡蜂,属于昆虫纲膜翅目细腰亚目胡蜂总科[1]。蜂蜇伤以秋季较为常见,黄蜂体大,毒性强,其危害性大,群蜂蜇伤时有发生,病死率高。现将我市9年来49例黄蜂蜇伤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所选病例为2001年8月~2010年10月我市被黄蜂蜇伤住院的49例患者,男35例,女14例,年龄3~83岁,平均年龄(33.7±2.8)岁。蜇伤部位多为头面部,其次为手足、背部等暴露部位。蜇伤高峰期为9、10月份。详见表1。
2.临床表现 49例均出现蜇伤部位局部红、肿、痛,除1例出现过敏性休克外,其他患者均神志清楚,昏迷仅发生于临终前。18例出现恶心、呕吐,6例出现局部或全身皮疹、风团等过敏反应,11例出现解浓茶样尿等溶血反应,9例出现巩膜黄染。
3.实验室检查 4例出现心肌酶升高,CK-MB 42~511 U/L;肝损害11例,总胆红素(Tbil) 30.39~398.96 μ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101~1165 U/L;肾损害9例,血清肌酐(Cr) 153.1~1686 μmol/L,血白细胞(WBC)升高31例,WBC(10.3~39.0)×10?9/L。高钾低钠血症2例,K?+ 5.65~6.57 mmol/L,Na?+ 119.3~129.1 mmol/L。
4.治疗方法 如有毒刺和毒囊遗留在伤口处,将其取出,局部用食用醋酸冲洗[2], 29例局部予季德胜蛇药片制成糊状外敷,并同时口服季德胜蛇药片,所有患者均予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或氢化可的松)、抗生素药物治疗,出现器官功能损害的予对症治疗,其中出现肾功能损害的3例患者予血液净化治疗,出现溶血的予碱化尿液,出现过敏性休克的予肾上腺素治疗。
结果
用季德胜蛇药片治疗的29例患者仅1例死亡,病死率为3.4%,未用季德胜蛇药片治疗的20例,死亡8例,病死率为40.0%;另外WBC越高提示病情越重,9例死亡患者WBC均升高,其中5例WBC>24.7×10?9/L;出现多器官功损害的器官数目越多,各器官损害越重,预后越差。1例过敏性休克经抢救治愈。死亡时间:6例血压下降引起休克死亡(其中4例在入院数小时出现,2例于1天内出现),2例于入院后2~3天出现MODS死亡,1例于8天内死亡。予血液净化治疗的3例中死亡2例。
讨论
黄蜂种类繁多,我国记载有200余种[3]。蜂蜇伤其预后与毒液的毒性、注入量、作用的靶器官和人体的敏感性有关。黄蜂群峰蜇伤其病死率高,目前尚无特效解毒药物。黄蜂螯刺无倒钩,蜇人后其毒刺一般不留在皮内,只将其毒液注入皮肤内,可继续蜇人。其毒液呈碱性,蜂毒的成分为多种酶(透明质酸酶、磷脂酶A2和组氨酸脱羧酶等)、肽类、非酶蛋白质、氨基酸和多种生物碱(组胺、儿茶酚胺和5-羟基色胺等)的混合物。群峰蜇伤后患者体内活性物质大量释放,可使人在短期内出现血压下降、休克、死亡。蜇伤后一般局部红肿、疼痛、瘙痒,少数有水疱或坏死,数小时后即自愈。蜂多次蜇伤可迅速出现发热、头痛、恶心、呕吐、腹泻,以致肌肉痉挛、昏迷等全身症状:严重者尚可出现多器官功能不全甚至衰竭而死亡。蜂毒中还含有一种抗原性蛋白,能引起严重变态反应,出现荨麻疹、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可因过敏性休克、窒息致死[4]。
本组黄蜂蜇伤死亡9例,病死率为18.4%,所有死亡患者其WBC均升高,其中WBC>24.7×10?9/L的5例均死亡,提示患者预后与WBC的高低具有相关性,其机制可能与黄蜂蜇伤后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有关[5],炎症反应越重,病情就越重。蜂毒主要作用于神经系统、肝脏、血液、肾脏、心脏[6],可出现多个器官功能障碍,但出现哪个器官障碍并无必然性,器官损害的数目越多其预后越严重[7],蜇伤数天后死亡的患者多数以肾损害最为严重。蜇伤部位数目越多病情越严重,小于10处通常预后较好,本组9例死亡患者蜇伤部位均在10处以上。季德胜蛇药片是由七叶一枝花、蟾蜍皮、蜈蚣、地锦草等多种成分组成的复方药片,具有解毒、止痛、消肿功效,可能具有破坏蜂毒,或有抗炎症反应的作用。用季德胜蛇药片治疗的患者出现MODS明显减少,病死率降低,疗效显著,蜇伤后用药越早疗效越好。本组用季德胜蛇药片治疗29例,仅1例死亡,其死亡原因可能为年龄太小(3岁),蜇伤处太多(18处)及发生严重溶血有关。因此,季德胜蛇药片治疗黄峰蜇伤疗效显著,病死率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几何画板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献综述》1800字.docx VIP
- 湘美版高中美术绘画 奏响色彩的旋律(共28张PPT)(内嵌视频).pptx VIP
- 规范《DLT555-2004-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现场耐压及绝缘试验导则》.pdf VIP
- 2025巧用几何画板开拓数学思维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教学思考.docx VIP
- 标日初级第1课练习.doc VIP
- Unit4EatwellSectionA2a-2e英文版教案人教版(2024)七年级英语下册.docx
- 教学经验分享.ppt VIP
- 2025届高考数学复习备考策略课件.pptx VIP
- 2013年考研英语一真题解析.pdf VIP
- 第2课 教师节快乐(教学设计)2025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 副本.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