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职业中毒案例讨论改课件
职业中毒案例讨论案例一患者肖xx,男性,35岁,于1988年以来常感到头痛、头晕、失眠、记忆力减退、全身乏力、关节酸痛、食欲不振,近两年来上述症状加重,并出现经常性的脐周、下腹部无固定的绞痛,用手压腹部可使其环节,于1993年入院。体查:神志清楚,一般情况尚可,体温37.2℃;脉搏72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20/70mmHg,心肺(-),脾肝不大,腹软,脐周有轻微压痛,无反跳痛,四肢痛触觉未见异常,未引出病理反射,血、尿常规正常;肝功能、心电图正常。胸部X线照片未见异常改变。进一步追问患者的职业史,发现该人于1985年起从事印刷厂的浇板工作,即将一大熔铅锅熔融的铅水浇进字模当中,当浇板时有大量的铅蒸汽逸散到空气中。工人每天工作8h,疑为慢性铅中毒。对患者工作场所进行调查,发现空气中铅烟浓度多次测定在0.3mg/m3~0.8mg/m3之间,根据患者的职业接触史和临床表现,随即转至职业病院进行诊治。入院时检查:尿铅12.5 μmol/L,尿ALA 80.5μmol/L,血红细胞游离原卟啉为3.5 μmol/L,诊断为慢性中度铅中毒。问题讨论7.慢性中度铅中毒的诊断依据是什么?8.常用的慢性铅中毒的解毒剂和作用机制是什么?用药时应注意哪些事项?9除解毒治疗外,还应给以哪些辅助治疗?7.慢性中度铅中毒的诊断依据是什么?轻度中毒血铅≥2.9 μmol/L(0.6 mg/L、600 μg/L)或尿铅≥0.58 μmol/L(0.12 mg/L、120 μg/L),且具有下列一项表现者:1.尿 ALA≥61.0 μmol/L(8mg/L、80000 μg/L);2.血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3.56 μmol/L(2 mg/L、2000 μg/L);3.红细胞锌原卟啉(ZPP)≥2.91 μmol/L(13.0 μg/gHb);4.有腹部隐痛、腹胀、便秘等症状。中度中毒在轻度中毒的基础上,具有下列一项表现者:1.腹绞痛;2.贫血;3.轻度中毒性周围神经病。对患者工作场所进行调查,发现空气中铅烟浓度多次测定在0.3mg/m3~0.8mg/m3之间,根据患者的职业接触史和临床表现,随即转至职业病院进行诊治。 入院时检查:尿铅12.5 μmol/L,尿ALA 80.5μmol/L,血红细胞游离原卟啉为3.5 μmol/L,诊断为慢性中度铅中毒。对比以上数据,即为诊断依据。8.常用的慢性铅中毒的解毒剂和作用机制是什么?用药时应注意哪些事项?首选依地酸二钠钙(CaNa2-EDTA),每日1.0g静脉注射或加与25%葡萄糖液静脉滴注。作用机制:依地酸二钠钙可与体内的钙、锌等形成稳定的络合物而排出。注意事项:可能导致血钙降低及其他元素排出过多,故长期用药可出现“过络合综合征”,患者自觉疲劳、乏力、食欲减退等,应注意观察。使用二巯基丁二酸钠(Na-DMS)每日1.0g,用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液配成5%~10%浓度静脉注射。二巯基丁二酸胶囊(DMSA)副作用小,可口服,剂量为0.5g,每日3次。9.除解毒治疗外,还应给以哪些辅助治疗? 根据病情给予支持疗法,如适当休息,合理营养、注意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如有类似神经症者给以镇静剂;腹绞痛发作时可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10-20ml或皮下注射阿托品0.5-1.0mg,或进行针刺疗法;贫血可服用铁剂,用硫酸亚铁‘周围神经炎时,注射维生素B1,维生素B12。职业病院组织了一个调查组到该印刷厂浇板车间进行调查,发现工人浇板时有一股蓝灰色的烟,熔铅锅上方有一个排毒罩,但经常不开。工人工作时也不戴口罩。调查车间其他工人,大多数反映有头痛、头昏、记忆力减退、四肢无力、肌肉酸痛等症状,少数人有腹痛。组织该车间工人体检,发现9人中有6人的尿铅、尿ALA高于正常值,其中4人有肢端麻木,1人有中毒性周围神经病。[问题讨论4]10.该工作场所中存在哪些问题?应怎样改进?11.怎样进行慢性铅中毒的三级预防?职业病院组织工人体检属于哪一级预防?10该工作场所中存在哪些问题?应怎样改进?问题:生产工艺落后:人工浇板,没有实现机械化生产;通风排毒不好:有排毒罩但经常不开;个人防护管理不当:工作时不戴口罩,手套,不穿防护服。改进:1.加强工艺改革:使生产过程机械化,自动化,密闭化。铅熔炼用机械浇铸代替手工操作。2.加强通风:工作时打开排毒罩,通风排毒除尘3.加强个人防护和卫生操作制度:铅作业工人应穿工作服,戴滤过式防尘,防烟口罩。定期对工人进行体检,有铅吸收的工人应早期进行驱铅治疗。一级预防 1.降低铅浓度(1)用无毒或低毒物代替铅:如锌钡白、钛钡白代替铅白制造油漆等。(2)加强工艺改革:使生产过程机械化.jpg机械化、自动化、密闭化。(3)加强通风:设置吸尘排气罩,抽出烟尘需净化后再排出。(4)控制铅温度,减少铅蒸气溢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