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导与练》一轮复习高效信息化课堂 第30讲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ppt

2016届《导与练》一轮复习高效信息化课堂 第30讲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ppt

  1.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能力培养·深度过关 活化思维 夺取高分 深度解读与种群增长相关的曲线变式 信息获取与解读 解题指导 解答曲线类题目时,要熟练掌握分析曲线并能联系生活生产实践和所学内容处理曲线走势的方法。 【变式体验】 图1表示某草场上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2表示对该草场的丙种群进行生态研究时绘制出的丙种群λ值的变化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甲为某个体较小的一种昆虫,常大量附着在同一植物上,要估算其种群密度常用    法,? (2)甲、乙、丙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的时间段分别是        ,种群密度最大分别在      时。? (3)在图1中,t3时甲和乙种群的年龄组成分别为        ,在图2中5~10年间,丙种群的年龄组成为    ,在1~5年间丙种群 呈    型增长。? (4)尝试在下面的坐标系中绘出题图1中甲、乙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假设二者起始数量相同)。 解析:(1)因为甲个体较小,常大量附着在同一植物上,所以要用样方法估算其种群密度。 (2)根据分析,甲、乙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的时间段分别是t1~t3、t1~t5,而丙种群在第1~10年期间λ大于1,其数量是增长的,所以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因此它们种群密度最大分别在t3、t5和10年时。 (3)在图1中,t3时甲种群的数量到达K值,没有特殊情况,会比较稳定,而乙种群却处于数量不到K/2的持续增长状态,故甲、乙种群的年龄组成分别为稳定型和增长型。在图2中5~10年间,丙种群的新生个体数量一直在增多,故丙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在1~5年间丙种群的λ>1且是一个定值,说明其增长倍数不变,呈“J”型增长。 (4)图1中甲、乙的种群数量变化都符合“S”型曲线,在绘图时要注意:①横纵坐标的标注;②起点数量相同;③甲的增长速率小,而且持续时间短,在t3时到达K值,且K值要低于乙种群的K值。 答案: (1)样方 (2)t1~t3、t1~t5、1~10年 t3、t5和10年 (3)稳定型和增长型 增长型 “J” (4) 实验探究·积累技能 透析实验 分析误差 探索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实验原理】 (1)用液体培养基培养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受培养液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2)在理想的环境中,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 ”型曲线;在有限的环境下,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 ”型曲线。 J S 实验基础 【实验步骤】 (1)酵母菌培养 —— 培养基,无菌条件 (2)振荡培养基 —— 使酵母菌 分布于培养基中 (3)观察并计数 —— 将酵母菌接种到培养液中混合均匀并培养,每天 将含有酵母菌的培养液滴在计数板上,计数 小 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再以此为根据,估算试管中 的酵母菌总数 液体 均匀 一个 (4)重复(2)、(3)步骤 —— 连续观察7天,统计数目 (5)绘图分析 —— 将所得数值用曲线表示出来, 得出酵母菌种群 规律 数量变化 1.由于空间、营养条件有限,酵母菌种群会呈现“S”型增长,其数量能一直维持在K值上吗? 透析:在开始时,培养液中营养充足、空间充裕、条件适宜,因此酵母菌大量繁殖,种群数量剧增;随着酵母菌数量的不断增多,营养消耗、pH变化等使生存条件恶化,种群数量减少。 2.从试管中吸取培养液进行记数之前,为什么将试管振荡几次? 透析: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少误差。 透析实验 3.本实验需要设计对照实验吗?为什么? 透析:该实验不需要设置对照实验,因为实验前后自身形成对照。 4.为什么每天取样计数的时间要固定? 透析:控制无关变量,减小实验误差。 误差分析 误差1:在培养酵母菌的初期阶段,酵母菌大量死亡。 原因分析:培养液和培养器具灭菌不彻底,感染了杂菌,导致酵母菌死亡。 误差2:用显微镜计数时,计算出的数值比实际值偏小。 原因分析:①用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和顶角的酵母菌,没有按照要求计数; ②处理数据时,忘记乘以稀释倍数。 误差3: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目时结果数据偏大。 原因分析: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计数前没有振荡试管,试管下部酵母菌密度偏大,吸取的酵母菌数较振荡后多,所以计算值偏大。 迁移应用 在封闭环境中,由于没有外源物质和能量的补充,种群的数量变化与“S”型曲线相比多了一个衰亡期。在恒定容积的液体培养基中培养酵母菌,“恒定容积”的含义就是“物质资源有限、生存空间有限”,所以在培养一段时间后必然会由于物质的消耗、空间的限制,种群数量减少。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30讲

文档评论(0)

186****88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