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主义美学知识讲稿.ppt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形式主义美学知识讲稿.ppt

文学中的形式主义美学 ---------形式征服内容 分享人:小格调 观点陈述 形式征服题材与文学作品的产生 形式征服内容是普遍现象 一、形式征服内容观点的提出 首先提出形式征服内容这一论点的是席勒。席勒在他的《美育书简》第二十二封信中 指出:“艺术家通过艺术加工不仅要克服它的艺术门类的特性本身所带来的限制,还要克服他所加工的特殊素材所具有的限制。在真正美的艺术作品中不能依靠内容,而要靠形式完成一切。因为只有形式才能作用到整体,而相反地内容只能作用于个别功能。” 二、形式征服题材与文学作品的产生 文学创作的实践证明,正是形式征服题材,两者在对立冲突中建立起一个新的意识秩序和有生命的艺术世界。诚然,文学创作终达到内容和形式的和谐统一, 但是这不是形式消极地适应题材的结果,恰恰是形式与题材对立冲突,终是形式征服题材的结果。 案例一 《阿Q正传》 鲁迅先生写的《阿Q正传》,内容题材原是“生活的溃疡”,是一个流浪雇农毫不稀奇、微不足道的生活。但是经过作家的叙述和表现,即经过形式的征服以后,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它不仅使我们处处觉得阿Q很可笑,更有力的批判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封建保守、庸俗腐败等社会特点,有力地揭示了旧中国人民的生活场景和其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病态。内容通过作者的写作形式,整个小说就改变了方向,它的思想意义和审美效应就改变了。它使整个小说发生了逆转。这就是形式与题材的对抗,进而形式征服题材。 三、形式征服内容是普遍现象 题材与形式的这种关系是带有普遍性的。凡是成功或比较成功的作品,都是形式征服题材的范例。鲁迅曾说“有很多事情小说是不宜写的,比如癞头疮、毛毛虫,这些都不要写到小说里去,一旦写到小说里,小说便会被毁坏。”实际上,情况并不像鲁迅所说的那样。鲁迅自己就写了阿 Q 头上的癞头疮,而且写得很有意思。这里的关键是形式。形式不是包装素材、题材的外壳, 它是切入小说题材内部,改造、雕刻题材的积极因素,如我们写某个题材,先写什么后写什么的叙述顺序,题材中哪些东西要强调,要加重笔墨,哪些东西要简略甚至忽略,用轻松的 语调还是用沉重的语调,用写实的词语还是从 别的领域移置来词语,用什么样的色彩把这个题材呈现给读者,等等,这都是作品的形式。 形式征服内容这种规律在诗、音乐、舞蹈等艺术中表现得更明显。以诗歌而论,诗歌的节奏是诗歌作品的重要因素。诗所以能激发情感,完全在于它有节奏。但必须指出的是,诗讲究节奏,实际上就是带着镣铐跳舞,是有意地让诗的题材受形式的束缚和征服,所以诗的题材可以是平淡的、苦闷的、哀愁的,而节奏则是以优美感、轻松感、韵律感与它相对抗, 在对抗中节奏就征服了题材,就可以改变、甚至完全改变题材给人的印象,产生完全相反的效果。 案例二 《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就诗的题材而言,不过是讲鱼在莲叶间游来游去,可以说是十分单调、平淡。但是这个平淡无味的题材经过诗的节奏的表现,情形就完全不一样了。我们只要一朗诵它,一幅秀美的江南“鱼戏莲叶间”的图画就会呈现在我们眼前(这就是所谓诗中有画),一种很欢快的韵调就会油然而生。

文档评论(0)

youngyu032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