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发展的关键是科学技术支撑.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安全发展的关键是科学技术支撑   摘要: 纵观一些恶性事故的发生,大多与技术方面的因素有关,因此,安全管理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走“科技兴安”之路。安全发展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的支撑。   Abstract: Throughout the vicious incidents, most of them are related to technical aspects. Therefore, safety management must adhere to the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 take the path of Safety Promotion by Science Technolog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upporting is the key of safety development.   关键词: 安全发展;科学技术;重大事故;技术支撑;生产工艺;事故预防;科技进步;科技投入;文化素质;安全标准化;事故控制;安全意识;事故应急   Key words: safety development;science and technology;major accidents;technical support;production processes;accident prevention;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technology investment;cultural quality;safety standardization;accident control;safety awareness;accident emergency   中图分类号:F530.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2-0180-02   0 引言   美国“挑战者”航天飞机发生爆炸的原因之一是由于航天飞机上一个“O”型圈的技术缺陷所致,日本福岛核电厂辐射事故同样存在核电厂选址及防浪墙高度不够技术上的原因。纵观我国一些重大恶性事故依然存在着由于技术方面的原因,如西安“6、6”空难存在操作插孔布置不合理的技术缺陷,温涌线高铁追尾是由于信号方面的技术原因所致。核工业蓝天七九四矿的事故是由于应急技术失误造成死亡事故升级。   宏观的讲,任何一个国家、行业的发展都是在安全的前提下进行,以上的事故都引起了世界的震惊,不同程度的对于所在的行业的发展产生了毁灭性的打击。而恰恰是以上的事故都可以通过技术上的完善得以避免。这充分说明了安全发展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的进步。   经过近30年的安全实践我认识到在企业安全生产基础比较薄弱时,安全生产管理的制度约束,现场检查对事故的下降有着比较明显的效果,但当事故下降到一定的程度时,制度约束,现场检查对事故的下降的效果就不明显,事故往往呈一定的概率性。这是因为人们的意识已格式化,设备的运行已常态化,此时事故的发生以人们的思维出错的概率与设备出错的概率的交集呈概率性的发生,这就是安全生产管理的规律性。破解这一概率的方法就是通过安全生产技术方面的突破与提高,推升企业的本质安全率。   如本公司某工段有冲压设备无论如何加强操作规程的教育,每年都有操作人员手指被冲压的事故发生,事故的发生呈规律性。后来我们组织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改造,采取电磁原理使操作人员的手指不进入冲压设备的范围内,从此类似的事故再也没有发生。   再如我们作业现场有大量的焊接设备。焊接烟气中含有乙醛、松香酸、异氰酸盐、氮氧化物、硫化物、锰及其化合物等有害、有毒物质。并可在空气中飞扬,通过呼吸道可侵入人体内脏,危害人体健康。可导致多种疾病和职业病的出现。如:皮肤过敏、呼吸道感染、哮喘、肺癌、锰及其化合物中毒、电焊工尘肺等,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焊接烟气的净化一直是职业卫生管理方面的老大难问题,我们先后购置了大量的焊接烟气净化设备但效果不明显,其原因本单位焊接作业的特点工件大,烟气产生后在罐体内已大量的散发,净化设备在罐体口进行扑捉后在净化时,已有大量的烟气散发在作业空间。   后来技术人员与厂家技术人员深入进行现场根据单位的作业特点进行专项研究,新产品的工作原理是点对点将吸尘口对着焊接点,焊接烟尘产生后立即被负压吸捕,通过滤筒将焊接烟尘中的有害、有毒物质过滤掉,过滤后的洁净气体重新回到空气中。有害、有毒物质沉积到收集盒中集中处理。其主过滤层对焊接烟尘中直径为0.3~100μm以上颗粒的处理效率达99.99%以上。有效控制了有害、有毒颗粒在作业场所的扩散,避免了有害、有毒因素与作业人员的接触。对于罐体较深的作业点采取柔臂伸缩性的在罐体内进行焊接烟气扑捉,使净化率得到了提高。这充分说明了科

文档评论(0)

小马过河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