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胆汁淤积症的病因学习学习研究进展.ppt

婴儿胆汁淤积症的病因学习学习研究进展.ppt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婴儿胆汁淤积症的病因学习学习研究进展.ppt

婴儿胆汁淤积症的病因研究进展 报告人 杨贵明 一 简介 胆汁淤积常见临床表现:皮肤黏膜黄染迁延不退、陶土色便、深色尿、瘙痒、肝大等。病因包括感染中毒、基因缺陷、代谢异常,及其他不确定因素。以往研究显示,特发性胆汁淤积比例30%-40%,随着新病种认识增多,特发性胆汁淤积患儿先后被发现存在有遗传代谢病或胆管发育异常。 二 病因分类 胆汁淤积按病因可分为: 肝细胞性胆汁淤积 胆管性胆汁淤积 混合型胆汁淤积 肝细胞性胆汁淤积 (一) 进行性家族性胆汁淤积症(PFIC) (二) 良性复发性肝内胆汁淤积症(BRIC) (三 )先天性胆汁酸合成障碍 进行性家族性胆汁淤积症 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该病由于各种基因突变造成肝细胞和胆管上皮上各功能蛋白的生成、修饰及调控缺陷导致肝细胞性胆汁淤积。 该病通常发生于新生儿期或一岁以内, PFIC-1(即原来的Byler病,ATP8B1缺陷) 低GGT型 PFIC-2 (BSEP缺陷) PFIC 高GGT型 PFIC-3 进行性家族性胆汁淤积症 PFIC-1型最初典型临床表现为时轻时重的黄疸,病情较轻。 PFIC-2型最初表现和进展较为严重,出生几个月即有持续性黄疸,一年内可能进展至肝功能衰竭,有更高的转氨酶和甲胎蛋白水平。 PFIC-3型能快速发展至肝功能衰竭,一般出现症状较晚,常较大年龄死于肝功能衰竭。 良性复发性肝内胆汁淤积症(BRIC) 该病为胆盐分泌调节缺陷病,与PFIC同为ATP8B1基因突变引起,但表现不同。多发生于较大年龄组,预后良好,临床表现反复重度胆汁淤积、瘙痒、黄疸、脂肪泻及体质量下降。发作期间肝功能正常。 先天性胆汁酸合成障碍 该病是胆汁酸合成过程中酶先天缺乏引起,患儿多在生后不久出现黄疸、灰白色粪便、程度不等的胆汁淤积和肝硬化。诊断后用胆酸或熊去氧胆酸替代治疗,多数患儿须进行肝移植。 胆管性胆汁淤积 (一)肝外胆管性胆汁淤积 1 胆道闭锁 2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 (二)肝内胆管性胆汁淤积 1 Alagille综合征 2 先天性肝内胆管囊性扩张症 3 新生儿硬化性胆管炎 胆道闭锁 该病是新生儿胆汁淤积的主要病因,比较公认的病因是围生期胆道上皮的损伤,可能由病毒(CMV或轮状病毒) [2] 。多见于足月儿,出生多正常,生后不久即出现皮肤黄染。预后差。1957年葛西(Kasai)手术 创立,很大改善了预后。 [2] Gamadia LE et al.Hum Immunol ,2004,65(5):486-492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 又称先天性胆总管囊性扩张症 表现为新生儿或婴儿出现腹痛、肿块及进行性黄疸。首选B超检查。经皮肝穿刺胆管显像及肝胆显像对诊断肝内胆管扩张有意义。该病应及时手术切除,否则可引起慢性肝内胆管炎、进行性胆汁性肝硬变,部分可出现胆汁性腹膜炎及急慢性胰腺炎。 Alagille综合征 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由20号染色体断臂Jaggedl基因突变引起,1969年由Alagille首次报道。该病可累及多个脏器,肝脏病变最常见,表现为高结合胆红素血症。具有下列三项或三项以上者方可诊断为本病 1.肝内胆管发育不全。 2.周围肺动脉狭窄。 3.典型的面部特征(前额突、眼窝陷、尖下颌、鞍形鼻)。 4.脊柱前弓分裂(蝶状椎骨)。 5.直系亲属中有一人以上患Alagille综合征。 肝穿刺提示肝内小叶间胆管减少基本可以确诊。 无特殊疗法,消胆胺或中药治疗胆汁淤积。 先天性肝内胆管囊性扩张症 又称Caroli病,多见于儿童及青年主要侵犯肝内中小胆道,使其扩张,扩张的胆道与其他胆道相通,外形如串珠,常局限于肝脏左叶,很少在婴儿期发病。 Caroli综合征:胆管扩张范围广且伴有先天性门静脉周围纤维化。临床表现为肝大、多囊肾或高血压,黄疸和肝功能异常不常见。 经静脉肝胆造影可确诊。 新生儿硬化性胆管炎 儿童硬化性胆管炎的一种。新生儿期可出现肝内胆汁淤积,3-6月黄疸可自行消退。 肝组织活检,典型改变为围绕着小叶间小胆管的同心性水肿和纤维化(圆葱皮样改变),仅有5%有典型病理改变 内科治疗,手术不佳 混合性胆汁淤积 (一)感染与中毒 1病毒感染(CMV RV HSV) 2弓形虫感染 3败血症及局部感染 4早产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 混合性胆汁淤积 (二)遗传代谢缺陷病 1半乳糖血症 2遗传性果糖不耐受症 3遗传性酪氨酸血症Ⅰ型 4 citrin缺陷症导致的新生儿胆汁淤积症(NICCD) 5α1 -抗胰蛋白酶缺乏症 6囊性纤维病 病毒感染

文档评论(0)

yuzongxu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