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高考语文相关复习备考精品课件 虚词第二部分 考点12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ppt

原创高考语文相关复习备考精品课件 虚词第二部分 考点12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ppt

  1. 1、本文档共7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原创高考语文相关复习备考精品课件 虚词第二部分 考点12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ppt

第二部分 考点12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二)指示代词;(三)疑问代词;二、副词 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或全句的词,说明时间、地点、程度、方式等。 (一)时间副词;(二)否定副词;(三)范围副词;(四)程度副词;(五)情态副词;(六)语气副词;(七)指代性的副词;(八)谦敬副词;三、助词 表示附加关系或时态等语法意义或语气的虚词。分结构助词、时态助词、比况助词、语气助词等。;语气助词“也”和“矣”的区别;四、连词 用来连接词与词、词组与词组、句子与句子,表示某种逻辑关系的虚词。连词可以表并列、承接、转折、因果、选择、假设、比较、让步等关系。;连词“以”与“而”连接的前后两项间有对动词谓语的修饰关系,易与承接关系混淆,要注意辨别。 ①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涉世家》) ②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鸿门宴》) ③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 ④木欣欣以向荣(《归去来兮辞》) ①中的“夺”与“杀”,②中的“举”与“示”,在时间上有明显的先后,属承接关系。③中的“终日”与“思”,④中的“欣欣”与“荣”,是同时发生的,前后是修饰关系。表修饰的“而”“以”可译作“地”“着”,也可不译。;五、介词 用在词或词组前面,一起组成介词结构,作动词、形容词的附加成分,表示时间、处所、方式、条件、对象等的虚词。;“以”“与”“因”在句中作介词与连词的辨别;六、叹词 表示强烈感情或呼唤、应答的词。;七、兼词 兼词是一个字兼有两个字的意义和作用的单音词,它的读音一般是兼有两个词的拼合。;一、考情回顾 2007 - 2013年高考语文(广东卷)的文言虚词的考查方式及内容等列表如下:;二、2014年预测 1.题型。 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设问形式与上表中近三年的表述相近。 2.方式。 2014年的考查应与2013年的考查方式相同,静态考查,将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置于语句中进行辨析。 3.内容。 虚词应在规定的18个之内。为了避免使用不同教材版本带来的不公平,所有虚词均出自考题文段。 近年来,个别省份的高考试卷有淡化虚词考查的倾向,但广东省高考在文言文阅???板块的命题上相对稳定,尤其是虚词,基本都采用选择题的形式单独设题,另外在断句、翻译题上多有涉及考查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一、复习方法 1.重视积累课内虚词。 课内的文言虚词必须全部过关,既懂词性,又明意义。 2.分类记忆理解。 (1)横向梳理。 如表示限定范围的副词有“只、止、特、但、徒、惟、仅、直、啻”,可译为“只、只是、只有、仅仅”。表示时间短暂的副词有“少时、少顷、少间、俄顷、俄而、未几、须臾、寻、旋、既而、斯须”,可译为“不久、立刻、随即、一会儿、片刻”。句首虚词,引起议论或表示感叹的有“夫、盖、嗟夫、呜呼、噫、若夫”。句末虚词,表示各种语气的有“者、也、乎、哉、矣、焉、邪(耶)、耳、尔、与(欤)”,一般根据文意可译为“吗、呢、了、啊、吧”。 (2)纵向归纳。 如“其”,首先梳理词性(代词、副词、连词),接着梳理每种词性的具体意义和作用。;(2)纵向归纳。 如“其”,首先梳理词性(代词、副词、连词),接着梳理每种词性的具体意义和作用。 代词:①名词性,如“他、他们”;②形容词性,如“它的,他们的”;③活用为第一人称,如“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副词:①表婉商语气;②表推测语气;③表反问语气。 连词: “其……其”连用,表选择,如“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3.记忆特殊用法。 对于与现代汉语一致的用法,不必记忆,只记特殊用法。如“乃”,只记:(1)副词,反而,竟然;(2)代词,你的。 4.善于比较,区分一词多性。 如“以”,要弄通其作连词、介词、动词的差别。类似的还有“其”“与”“之”等词语。5.注意特殊虚词。 ;5.注意特殊虚词。 (1)兼词,即一个单音词兼有两个词的意义和用法。如“诸(之于,之乎)、耳(而已)、盍(何不)、曷(何不)、叵(不可)、尔(而已)”。 (2)虚词连用。如“借第令毋斩”中的“借第令”就是“假使”的意思。还有句末语气词的连用,一般是两个或三个词的连用,起主要、关键作用的是最后一词的意义和用法。 (3)古代是两个单音词,现代变为一个双音词;解释时要当两个词来理解,如“于是”“所以”“是以”等。 二、解题思路 1.注意题干中的“都”“不”等词语。 2.任何一个虚词,都必须先定词性,再看意义。 3.仔细辨明语境,注意句子的语气。如“乃”,一定要明辨句子的语气是转折还是顺承,弄清楚虚词与前后词语的关系。注意虚词后宾语的省略,如“以”字后面经常省略宾语。 4.采用排除法。一定要看完所有的选项,不要题目没有看完,就作出判断。;三、答题技巧 虚词用法灵活,涉及的知识(如词性、语法等)较抽象,在备考复习时,除了强化记忆各个虚词的用法外,应该讲究策略,突破

文档评论(0)

yuzongxu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