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篇 消化与吸收.ppt

  1.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章 消化与吸收 授课教师:陈孝忠 第一节 概 述 *消化—— 消化的方式:机械性~ 化学性~ *吸收—— (二)电生理特性 1.静息电位:-50~-60mV, K+外流所致; 2.慢波(又称基本电节律) 定义:某些胃肠平滑肌细胞静息时膜 电位呈现的周期性的缓慢起伏波动。 意义:去极化达阈电位时,触发AP。 3.AP:机制:Ca2+内流,K+外流; 意义:引起平滑肌收缩。 二、消化腺的分泌功能 *消化液的主要成份: 水、无机物(HCO3-)、有机物(消化酶) *消化液的主要功能: 1.(消化酶)分解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2.为消化酶提供适宜的pH环境; 3.稀释食物,形成等渗,利于吸收; 4.保护消化道粘膜。 分泌量 pH 消 化 酶 酶的水解产物 唾液 1~1.5 6.6~7.0 唾液淀粉酶 麦芽糖 胃液 1.5~2.5 0.9~1.5 胃蛋白酶(原) 示、胨、多肽 胰液 1.0~2.0 7.8~8.4 胰蛋白酶(原) 多肽、氨基酸 糜蛋白酶(原) 多肽、氨基酸 胰淀粉酶 二糖、三糖 胰脂肪酶 脂肪酸、甘油 胆汁 0.6~1.2 7.8~8.6 无 小肠液 1.0~3.0 7.5~8.0 肠激酶 胰蛋白酶 大肠液 0.5 8.3 无 总量 6~8 (L/d) 第二节 口腔内消化 一、唾液 化学性消化; 二、咀嚼 机械性消化; 三、吞咽 将食团从口腔送入胃内 二、咀 嚼 作用:机械性消化 1.磨碎、混合和润滑食物,使之易于吞咽;也可减少大块、粗糙食物对胃肠粘膜的机械性损伤。 2.使食物与唾液淀粉酶接触,开始淀粉的化学性消化。 3.反射性地引起胃、胰、肝和胆囊的活动,为食物的下一步消化过程做好准备。 三、吞 咽 复杂的反射活动,分为三期: 第一期:口腔→咽,是随意动作; 第二期:咽→食管上段,快速反射(2s); 第三期:沿食管下移入胃,食管蠕动。 *食管下括约肌的作用:防止胃内的 食物、胃液及气体反流入食管。 1.蛋白水解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等 2.胰淀粉酶:碳水化合物 二糖、三糖 3.胰脂肪酶:中性脂肪 脂肪酸、甘油一酯等 4. HCO3-:中和胃酸、提供适宜的pH。 5.胰蛋白酶抑制物。 三、小肠液的分泌 (一)十二指肠腺的分泌 分泌富含粘液和水的碱性液体 (二)小肠液的分泌 粘液、肠激酶 (三)小肠液分泌的机制(略) (四)小肠分泌的调节: 主要调节机制:局部反射。 四、小肠的运动 (一)小肠运动的形式 1.紧张性收缩:其他运动的基础; 2.分节运动: 3.蠕动:速度0.5~2cm/s, 传播3~5cm. 蠕动冲:强烈的快速蠕动,传播远. 4.移行性复合运动(MMC):“管家” (1)清除遗留物; (2)阻止结肠内细菌迁移到终末回肠。 第五节 大肠内消化 一、大肠液的分泌 大肠液:碱性(pH8.3)的粘性液体 作用:润滑、助于粪便的形成、中和酸. 二、大肠的运动和排便 (一)大肠的运动形式 1.混合运动——袋装往返运动; 2. 推进运动——蠕动和集团运动; (二)粪便的形成及排便反射 三、大肠内细菌的活动 第六节 吸

文档评论(0)

189****614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