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节庆之服饰探.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彝族节庆之服饰探   摘要:节庆是人类社会各个民族普遍传承的一宗重大的显形文化事项。在节庆族群活动中,它具体而微地涵盖了文化的三个层面,即物质、精神和行为,其中服饰是最引人注目、最赋予情感特征的表达形式。本文基于彝族节庆文化的视角,从民俗事像、文化意念和审美趣味等方面,探讨在传统节庆时节的服饰民俗与生活状态及审美意义,以期对彝族节庆服饰艺术的传承和现代设计能起到积极的参照作用。   关键词:彝族;节庆;服饰;民俗文化   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2-0056-02   彝族来自远古的游牧民族,是羌人的后裔。约在西汉,古羌人南下与西南地区的土著部落融合形成彝语支各民族的先民―西南夷。彝族先民史诗《梅葛》以其浪漫的想象,从对万事万物的起因变化进行的臆测性解释和拟人化大胆赋予幻想的描述中,不难理解他们对于族群人节庆活动的习俗和服饰审美意味的创造。本文基于彝族节庆活动的视角,从节庆民俗事像、服饰民俗之文化意念和审美趣味等方面进行以下探讨。   一、“年节”之服饰民俗   彝族年,彝语称为“库斯”;“库”即年、“斯”即新,意新年,是凉山彝族传统与祖先崇拜相关的重要的祭祀性兼顾庆贺性节日。“库斯”为3天,年节中许多仪式和整个节日过程都充满了祖先至上的色彩。从古到今,彝族对过年十分重视,也很热闹。彝族年的头一夜叫“觉罗基”,指全家团聚守岁;过年第一天“库斯”为“新年”,主要内容是祭祀祖先;第二天“朵博”,主要是拜年,彝族认为这天是送走来家百年的祖先灵魂之日要“朵博”;数十人一组,挨家挨户拜年,场面热闹壮观,拜年队伍还唱贺新年歌,年轻人一起跳舞、摔跤、跳锅庄。第三天“阿普机”,意为送祖灵,祈祷庇佑来年家人安康、人畜兴旺、粮食丰收。彝族年是每个人的年节,人人都制作或购买新衣新鞋帽,在新年第一天彝族人都要穿戴新衣出来比比谁衣服更漂亮。(见图1)因为彝族年是祖先崇拜、吉祥幸福为主题的人人参入的“系列和连续性”喜庆之节庆。特别是姑娘们身上着装一定是一年来精心准备的盛装,盛装装扮不仅代表民族归宿的一份喜悦,也反映姑娘心灵手巧、勤劳智慧以及民族共有的审美心理和审美情趣的一种表现形式。民间节庆“以其丰富多彩的娱乐和饮食的物质外壳,给予人民以强烈而真切的心理和生理满足于享受,从而给人们留下深刻而鲜明的印象。”①年节中彝族人不仅享受物质美味,也分享精神和行为带来的愉悦,使他们相互沉浸在年节的快乐之中。事实上,民间节庆不仅拥有满足人们基本层次需求的物质外壳,同时还兼备众多深刻而凝练的无形内涵,特别是显性文化――服饰的审美形式,“这种形式能唤起人对自已的创造才能感到惊喜、骄傲和快乐”。①   二、“虎节”之服饰民俗   宗教祭祀与民间节庆文化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虎节就是彝族人踏歌祭祖的专门节日。虎节,亦称老虎笙,彝族语为“罗麻乃轰”。彝族人崇虎,虎为图腾,历时八天虎笙节,有“祭虎”、“接虎”、“跳虎”、“送虎”等一套约定成俗的祭祀程序。每年正月初八“接虎祖”,正月十五“送虎祖”,跳虎笙,祭虎祖,祈福消灾,合族同乐。   老虎笙是“虎节”的传统舞蹈,古朴、神奇、原生态的原始舞蹈形式,舞者化装为虎,用恢黑色的毡子捆扎成有虎耳、虎尾的虎皮披在肩上;脸上、手上、脚上分别用黑、红、紫、白色等各种颜料画上虎纹,装扮成老虎的样子;伴随着老虎安笙调、撒秧调、穿花调等彝族调子,跳起原始的生殖、生产、生活的舞蹈,它既是祭祀性舞蹈,又是自娱性很强的舞蹈。不论是舞蹈还是服饰,老虎笙作为虎文化、虎图腾的“活史料”,跳虎舞驱鬼扫邪,显示出既古朴又原始的彝民族风貌(见上页图2)。   由“虎笙节”延伸后续的图腾文化意义,在服饰上以虎为图案装饰,有吉祥幸福、驱鬼避邪的寓意。   三、“火把节”之服饰民俗   “火把节”是凉山彝族地区传统祭火的节日。据文献记载,火把节有“以火色占农”、“持火照田以祈年”、“携照田塍,云可避虫”等含义,后人以此祭火、敬火神、祈丰收、驱鬼邪,以保人畜平安。直到现在,点火把灭蚊虫仍然是防治农业病虫害和预防病行之有效的方法。   火把节历时三天,第一天“祭火”,第二天“传火”,第三天“送火”。“祭火”一天,村寨宰牛杀羊集体分享,备好酒肉准备祭祀。夜幕降临在祭台,由毕摩-彝族祭司诵经祭火,以传统方式击石取火,点燃圣火后,大家从毕摩手里接过用松木或蒿草扎成的火把,游走于田边地角,效仿阿什嫫以火驱虫的传说。“传火”这一天会在祭台圣火下,举行各式各样的传统节日活动。姑娘们效仿传说中阿什嫫身着美丽衣裳,着宽边大袖右衽衣,衣领上镶嵌银泡,上衣的胸襟、背肩、袖口处,头巾、围腰、腰带等处都有绣着各式色彩鲜艳的寓意深刻的花纹图案及五彩三截拖地长裙;姑娘们撑起黄油伞,踩着细碎的脚步跳火把节之舞“朵洛荷”。这

文档评论(0)

聚文惠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