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廖乾五与南昌起义.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廖乾五与南昌起义   【摘 要】 本文阐述了革命先烈廖乾五在南昌起义前后的活动以及功绩。首先,廖乾五作为南昌起义的重要组织者之一,参与了南昌起义的准备工作;其次,和同志们共同阻止了张国焘对南昌起义的破坏活动;再次,和国民党右派领导汪精卫展开坚决的斗争;最后,参加了南昌起义的指挥工作。文章彰显了廖乾五的革命本色。   【关键词】 南昌起义;廖乾五;革命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用血与火的语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人不畏强暴、坚持革命的坚强决心。它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树立起一面革命武装斗争的旗帜,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因而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1]   在这场影响中国历史的战争中,有一个名叫廖乾五的中国共产党员发挥了重要作用,积极参加了起义的筹划准备和起义斗争。廖乾五是我党早期优秀的政治、军事干部。1886年2月18日出生于陕西安康市平利县,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任中共湖南省委军委书记,到任不久被捕。同年9月3日被国民党秘密杀害于长沙,时年44岁。[2]   自1930年之1986年五十多年间,这个我党早期革命家的踪迹全无。以至于1985年已经85岁高龄的叶剑英元帅还念念不忘这个老战友,感叹道“我们党这么一位好同志,怎么就没有下落了呢?”并委托川陕鄂的省党史工作者进行查询。在当时陕西省《革命英烈》供职的张敏,组织西军电的董建中老师,西北农业大学的张守宪老师,三人组成工作组,在当时的省委书记马文瑞的直接关心下,转战北京、广州、江西、湖南等近二十个省市,历时146天,终于在1986年6月17日中午,在湖南醴陵县查明了廖乾五是陕西安康平利县人的重大线索,完成了叶帅的重托,终结了一个重要党史人物半个世纪以来却一直下落不明的弥天之谜。[3]廖乾五到底为南昌起义发挥了什么作用,翻看那段历史,可见他居功厥伟。   一、九江甘棠湖小划子会议   1927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决定在南昌发动起义,并决定组成以周恩来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组织和领导这次起义。当时,国民党武汉政府却密谋在军队中“清共”行动,阴谋被汪精卫和张发奎身边工作的第四军参谋长叶剑英察觉(叶剑英是7月上旬秘密加入共产党),叶剑英连夜将情况告诉叶挺。7月25日,叶剑英、叶挺、贺龙、廖乾五、高语罕五人到九江甘棠湖烟水亭附近碰头,以划船赏景为掩护,共同商议对策。[4]在船上,叶剑英将汪精卫、张发奎密谋调贺龙、叶挺上庐山开军事会议为名,实为要扣留二人,并同时对贺、叶部队进行包围,迫使缴械整编的阴谋告诉了大家。五人商量后,作出三项决定,一是贺、叶不上庐山;二是不接受张发奎调贺、叶部队到德安集中的命令,贺、叶队伍要立即开往牛行车站,乘火车到南昌去;三是叶挺的部队先行,贺龙的部队随后行动。[5]   “小划子”会议遏制了汪精卫的阴谋,它对保证起义领导人的安全和将起义的主力部队及时开往南昌,起了重要作用。   二、和同志们共同阻止了张国焘破坏南昌起义   7月26日,周恩来离开武汉,赶往南昌。周恩来离开后不过数小时,中央再派张国焘作为中央代表,前去传达刚得到的共产国际对于此次行动的电报内容。共产国际的这封电报,据史料记载,对待这次起义的态度,原文中有这样关键性的两句:“如毫无胜利的机会,则可不举行南昌暴动。”以中共中央当时的理解:“这无异是说:‘除非毫无胜利机会,否则南昌暴动是应举行的。’”按照这个思路,几位参与中央常委会的同志(瞿秋白、李维汉、张太雷等)均认为,南昌起义“必有胜利机会”。所以,便委派张国焘前去南昌,传达电报内容并“以坚决前敌之发动,这是在汉口(当时的会议在汉召开)的事实。”但是,这样本来颇为清楚明晰的言辞和态度,在张国焘那里却出现了歧义。他没有认清楚张发奎已经向汪精卫靠拢且无法扭转的事实,陷入争取张发奎这一厢情愿的误区里,并由此做出了试图阻止党决定南昌起义的异常举动。   7月27日,张国焘到九江找到了贺昌(中共中央委员)、高语罕(武汉军校政治教官)、恽代英(中共前敌委员会成员)、廖乾五(第四军政治部主任)、关向应(中共中央委员)等共产党人,向他们简略传达了会议精神。但是,张国焘已将自己的理解渗透了进去,有了不进行起义的意思。召开会议,要重新“讨论这回在浔发动的事件”,恽代英、廖乾五等一直反对,贺昌、廖乾五、高语罕斩钉截铁的说“再无讨论之余地”,给了党内右倾机会主义分子张国焘以有力的回击。   7月30日早晨,张国焘到达南昌。他立即与周恩来、李立三、彭湃、恽代英、谭平山、叶挺、周逸群等举行会议。会议上,他仍然按照自己的偏执理解,传达了共产国际的电报和会议精神。他告知,共产国际的电令显然是要阻止这一暴动(这显然是张国焘个人的偏见),并进一步强调所谓加仑将军主张与张发奎一同回师广

文档评论(0)

聚文惠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