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奇明闽剧博士.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胡奇明闽剧博士

闽剧《乾隆断案》 福州市闽剧院 红旗剧团 主演 陈孝钦 陈景桦 张升营 * 第五组 剧种来源 戏曲剧目 舞台艺术 一、剧种来源 二、戏曲剧目 三、舞台艺术 四、继承与发展 一、 闽剧又称福州戏,福建汉族戏曲之一。是现存唯一用福州方言演唱、念白的戏曲剧种,流行于闽中、闽东、闽北地区,并传播到台湾和东南亚各地。它是由明末儒林戏与清初的平讲戏、江湖戏,在清末(光绪至宣统年间)融合而成的多声腔剧种,俗称“前三合响”,雅称“榕腔”或“闽腔”。 一、 明末清初 ,闽中长乐、福清一带流行着一种由农民业余组班演唱的民间小戏,因在地坪上围着草索演出,人们称之为“地下坪”、“牵草索”。这种演出活动,后来与外来戏班艺人结合,并以江西弋阳腔融合当地民歌俗曲形成的“江湖调”作为主要唱腔曲调,人称“江湖班”。当时演出的剧目有大戏36,小戏72,大都来自弋、昆诸戏。 二、 闽剧现存传统剧目1300多种,较有影响的为:《炼印》、《衩头凤》、《荔枝换绛桃》、《渔船花烛》、《夫人城》以及现代戏《海上渔歌》等,《炼印》已摄制成影片。小调系本地和外地传入的俗曲俚歌,如“螃蟹歌”、“迭断桥”、“牡丹亭”等。主要伴奏乐器有横箫、唢呐、头管、二胡、椰胡等。打击乐器有青鼓、战鼓、大锣、小锣、大钹、小钹、磬等。 二、 唱腔 闽剧的音乐唱腔是由 洋歌、江湖调、逗腔和小调等四大类组成的:粗犷激越的江湖调,通俗平畅的洋歌,典雅婉约的逗腔,清新活泼的小调,其中前三类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弋阳腔、昆曲和徽调的影响,并保留着高腔的帮腔形式,后台帮腔叫做掏岭,又有吸收自唠唠的部分唱腔和曲牌。逗腔 有15种板调,特点是在曲中转折和结尾处多有哎、依的虚腔,主要曲牌有[自掏岭]、[宽板]、[急板]等。 曲牌 江湖调常用的曲牌主要有〔江湖叠〕、〔柴排调〕、〔阴调〕等,具有声调高昂、字多腔少、一泄而尽的特点。闽剧的曲牌大部分从弋阳腔、四平腔、徽调和昆曲衍变来的,有不少唱腔仍保留有弋阳腔的特点,即一唱众和的帮腔和夹滚。 浪歌调主要曲牌可分为大介大牌,如太师引、鳌头金柱、风入松、香罗带等;中介大牌如驻云飞、出队子、浪淘沙等;大介盘答如金厢、双蝴蝶、赏花等。其中人一人独唱的称为大牌,两人或三人对唱的称为盘答。大介、中介及小介的区别在于起介(开头鼓锣)的不同。 乐器 乐器有横箫、唢呐、头管、二胡、椰胡等。打击乐器有青鼓、战鼓,大、小锣,大、小钹,磬等。 闽剧介头(打击乐过门),系综合江湖、平讲、逗腔、唠唠,以及本地民间音乐十番的锣鼓介头发展形成。所有介头较有地方色彩,武场吸收京剧锣鼓经较多,但打法上不尽相同。 角色行当 闽剧的角色分行,早期较简单,儒林班、平讲班行当由生、旦、丑三个角色构成三小戏,后来吸收徽班、京剧的分行,角色渐趋完整,增加到七个,曰七子班,再到九个,称九门数。随着行当的细致化,又逐渐发展为十二角色,有小生、老生、武生、青衣、花旦、老旦、大花、二花、三花、贴、末、杂等,相当齐全。 生行分老生、小生;旦行分花旦、彩旦、正旦、青衣、丑旦、泼旦、老旦、武旦,净行分大花、二花,丑行分文丑、武丑、短衣丑等。 三、舞台艺术 布景 20世纪30年代,著名文学家郁达夫在《说闽剧的布景》一文中写道:“看了 闽剧的布景,才知道这里的舞台面,又是一种派别。镁光一响,舞台面一变,神奇 古怪的动作,与景物半真半假的变换,移易都来得很快。这种魔术似的布景,十年前在上海,原也盛行过一时,有人说上海的布景,有时候也系到福州来定的,这也许是事实。”“我对于闽剧的布景绝对赞成。并且更希望多利用电器装置,以电光来充实场面的变换。若利用得当,多少可收到科学化的效果”。 舞台效果 闽剧的火焰,又叫火彩,也是闽剧舞台艺术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以撒出松香粉,通过夹在手指间的纸叠火扇头部的火苗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