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采购合同管理.ppt

  1. 1、本文档共6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节采购合同管理

第六章 采购合同管理 本章课程知识点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契约经济,采购合同是商品经济的产物,是商品交换的法律表现形式。企业的经济往来,主要是通过合同形式进行的,所以,合同管理尤其是采购合同的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采购合同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涉及到企业的各个方面,能否实施有效管理把好合同关,是我们企业经营管理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尤其是在企业面临经济危机的时候,我们就更应该通过学习必要的采购合同管理知识,以规避由于采购活动在法律上给企业带来的风险;通过完善相应的采购合同管理制度,以使我们企业的员工能够依规行事,更好地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在这里,我们会适当的从法律的角度去认识影响采购合同法律效力的各种情形。 签订合同的重要性 2010年底,石家庄的小刘接到了攀枝花第一食品商联系罐头业务的电话,经过双方多次磋商,价格终于谈妥,对方到厂现场提货。同时,这个食品商又向小刘打听了石家庄几种“反季节”蔬菜的价格,打算顺便贩运一车西红柿、豌豆等时鲜蔬菜到石家庄,汽车返回时装罐头。小刘了解到这种在本地夏季才收获的蔬菜,春节前特别好销,对方一算账,认为有利可图,于是双方就在电话上定了这笔蔬菜生意。此后,对方没再来电话。 签订合同的重要性 2011年1月13日下午3点,该食品商突然出现在小刘的办公室,并说蔬菜已到,小刘得知装蔬菜的车已经跑了40多个小时应尽快卸车时,立即将车开到了蔬菜批发市场。而此时,市场上前几天才从攀市运来几种蔬菜,市场已经饱和。小刘想,如果按货只能出报价的1/3。食品商不同意,双方久持不下,后来几名菜贩围着卡车狠劲压价,双方讨价还价了一个多小时,食品商很是着急,眼看天色已晚,如果拖到第二天,有的蔬菜便会腐烂,损失将会更惨重。无奈之下,食品商只好以比产地购价还低的价格将这10吨鲜菜脱手,亏了3000多元运费和1000多元本钱。食品商原以为稳赚,谁知“大意失荆州”,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 案例解析 如何制定属于自己企业或符合经营实际的经济合同,是商业经营者亟需解决的问题。一份规范的合同,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对于及时解决经济纠纷,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案中,生意虽然不大,但教训深刻,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生意谈好后,一定要签购销合同,写上违约处罚条款,最好收取购货方一笔“定金”,防患于未然。 案例—细节决定成败 东北某林区木材厂是一个近几年生意红火的中型木器制造厂。几年来,依靠原材料有保证的优势,就地制造成本比较低的传统木器,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但是该厂的设备落后,产品工艺比较陈旧,限制了工厂的发展。因此,该厂决定投入巨资引进设备技术,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开拓更广阔的市场,于是他们通过某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代理与外国某木工机械集团签订了引进设备合同,总价值110万美元。 案例—细节决定成败 外方按照合同规定,将设备到岸进厂,外方人员来厂进行调试安装。中方在验收中发现,该机部分零件磨损痕迹严重,开机率不足70%,根本不能投入生产。中方向外方指出,你方产品存在严重质量问题,没有达到合同机械性能保证的指标,并向外方征询解决办法。外方表示将派强有力的技术人员赴厂研究改进。2个月后,外方派来的工作组到厂,更换了不符合标准的部分零件,对机器进行了再次的调试,但经过验收仍然不符合合同规定的技术标准。调试研究后外方应允回去研究,但一去3个月无下文。 后来厂方经过代理公司协调, 外方人员来厂进行再一次调试,验收仍未能通过。中方由于安装,调试引进的设备已基本停产,半年没有效益。为了尽快投入生产,中方认为不能再这样周旋下去,准备通过谈判,做出一些让步,只要保证整体符合生产要求即可。这正中外方下怀,中方提出这个建议后,他们马上答应,签署了设备验收备忘录,外方公司进行三次调试。但调试后,只有一项达到标准,中方认为不能通过验收。但外方公司认为已经达到规定标准,双方遂起纠纷。 案例—细节决定成败 本来,外方产品质量存在严重问题,中方完全有理由表示强硬态度,据理力争,但双方纠纷发生后,外方却显得理直气壮,反而搞得中方苦不堪言。其症结到底何在呢?原来,双方签署的备忘录中,经中方同意,去掉了部分保证指标,并对一些原规定指标进行了宽松的调整。在该备忘录中竟然拟定了这样的条款标准:某些零部件的磨损程度“以手摸光滑为准”;某某部件“不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kari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