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3章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 一、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 二、神经系统的结构 三、脊椎动物神经系统的功能 四、人脑 重点:神经冲动产生与传导的机制;人的神经系统的组成、脊髓的结构、脑的组成;内脏神经系统的功能特点;大脑皮层的功能—运动区躯体感觉区的分布功能特点 。 神经系统的作用及特点 人体协调内部的生物信息过程主要涉及两个系统: 神经系统 协调内、外 内分泌系统 主要协调内部 作用:神经系统是机体内起主导作用的调节机构,全身各器官、系统在神经系统的的统一控制和调节下,互相影响、互相协调、保证机体的整体统一及其与外界环境的相对平衡。 神经调节的特点: (1)接受刺激,直接反应。迅速、准确。 (2)调节或控制内分泌系统间接调节。 一、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 1、神经元(neuron)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的结构功能单位 2、神经冲动 3 、神经冲动的传导 4、突触的信号传导 一、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 1.神经元(neuron)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的结构功能单位 神经元的结构:胞体、突起(轴突、树突)。 细胞膜: 传导电冲动 胞体: 营养和整合中心。细胞核大、有丰富的神经原纤维。 树突: 较短、有小突起,是接受冲动并将神经冲动传入胞体的重要结构。 轴突:一般只有一个,细长。起始部位称轴丘,其末梢分支很多并形成终扣。轴突外周有髓鞘包着。轴突传出神经冲动。 2.神经冲动 神经:结缔组织包围着的许多神经纤维(轴突)。 神经元的基本功能:接受刺激、传导兴奋。 即受到刺激产生神经冲动沿轴突传出去。 神经冲动-动作电位 神经冲动的传导——动作电位的传播。 静息膜电位:神经元在静息状态时,即未接受刺激,未发生神经冲动时,细胞膜内积聚负电荷,细胞膜外积聚着正电荷,膜内外存在着-70 mV 电位差。呈极化状态。 机制 (1)膜内的蛋白质等生物达分子带负电荷。 (2)细胞内K离子的含量多于细胞外K离子的含量,细胞内Na离子的含量少于细胞外Na离子的含量。 (3)细胞膜对K离子于Na离子的通透性是不同的,轴突膜对Na离子的透性低,而对K离子的透性高,此时,细胞外的Na离子很难再进入细胞内,而细胞内的K离子却可以扩散出去。这样,细胞膜两侧的电荷分布就发生了变化,使膜外侧呈正电性,而膜内侧呈负电性。 动作电位—神经冲动的产生 细胞受刺激时,神经元细胞膜的透性发生急剧变化,首先Na离子通道打开,少量Na离子的流入,导致轴突膜电位发生变化,当这种变化超过一定的阈值时,就会引起瞬时间Na离子的大量内流,离子经通道的流动产生了电流,电流改变了膜电位,这就是电信号。去极化,至中性后继续反极化。随着膜内正离子增加,Na离子通道逐渐关闭,而这时K离子继续外流,由于K离子流出,使膜再次极化,膜极性恢复到静息时的状态。在去极化-反极化-再极化过程中膜电位的变化,即由膜的外正内负到外负内正,再到外正内负的过程称为动作电位—神经冲动。 动作电位 3、神经冲动的传导 神经冲动的传导 神经冲动的传导 在无髓鞘神经纤维上的兴奋传导。在兴奋部位局部产生的电位差刺激了相邻的部位,则两者之间产生的局部电流 ,使相邻部位去极化,达到域值则在相邻部位产生兴奋。兴奋以这种机制快速传播下去直到神经末梢。连续传导。 在有髓鞘神经纤维上的兴奋传导。 (髓鞘间断处) 神经兴奋是从一个郎氏结跳跃到下一个郎氏结。跳跃传导。 神经纤维传导神经冲动的特点 动作电位沿神经纤维传导,电位恒定,各神经纤维传间的传导互不影响,具绝缘性。 4、突触的信号传导 突触:神经末梢(轴突的末端终板)与另一个神经元或效应细胞的联结处。即神经元与神经元或效应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装置。 突触: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跨越细胞间隙传导神经冲动的两种方式: 电突触 化学突触 间隙 2 nm 20 nm 传导 电位 神经递质 逆向 可以 不可以 已知,绝大多数突触为化学突触。 化学突触:即信息以化学物质(递质)的形式从前一神经元向后一神经元传递。 神经元在突触处释放化学物质,称为神经递质。突触后细胞的细胞膜上有特殊受体,与神经递质特异结合而使神经冲动的信号传播下去。这种情况下的突触称为化学突触。 化学突触常见于高等动物,如:脊椎动物,人体。 化学突触 突触前膜内侧有几百上千个“突触小泡”,每个小泡内含化学递质分子。当冲动到达前膜时,就会导致一定量的突触小泡与前膜融合,并释出递质进入间隙。递质扩散到后膜,即同后膜上特异的受体结合,继而引发后膜电位变化。信息经突触的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