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茅盾论鲁迅
                    * * 鲁迅的笔名 鲁迅的遗嘱 鲁迅的原名 鲁迅的作品 名人眼中的鲁迅 鲁迅的名言 鲁迅的由来 学生眼中的鲁迅         鲁迅,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今年是他诞辰120周年。鲁迅原名阿张、周樟寿、豫山、周树人,1881年9月出生于浙江绍兴。当时其祖父周福清在京做官,当抱孙的喜讯传到他那里时,恰巧张之洞来访,于是其祖父便以所遇为孙取名“阿张”,之后又以同音异义的字取作大名“樟寿”,号“豫山”。鲁迅7岁进私塾就以此为名。绍兴话“豫山”和“雨伞”音近,同学们常以此取笑他,便请祖父改名,后改名豫亭,再改豫才。1898年,17岁的鲁迅离开了家乡,来到南京,投奔一个名叫椒生的叔祖,入了江南水师学堂。         周椒生本人在水师学堂做官,却对这种洋务学堂极为蔑视,认为本族的后辈不走光宗耀祖的正路,而跑到这里来准备当一名摇旗呐喊的水兵,实在有失“名门”之雅。为了不给九泉之下的祖宗丢脸,他觉得鲁迅不宜使用家谱中的名字,遂将“樟寿”的本名改为“树人”,取“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之意。            鲁迅使用的笔名,据鲁迅夫人许广平统计,至少在80个以上;据有关资料统计,则总共有158个。其中用一字的有“飞”、“直”、“隼”等14个;用二字的有“索士”、“唐俟”、“冬华”等95个;用三字的有“邓当世”、“隋洛文”等29个;用四字的有“宴之敖者”、“楮冠病叟”等2个;用拉丁文的有“L”、“EL”等4个;用记者等或集团署名的有“旅沪记者”、“朝花社同人”等14个。笔名之多,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是罕见的。          鲁迅使用的笔名,大多有深刻的寓意,丰富的内涵。据考察分析,他早年运用的笔名,含有“希望、鼓励、奋飞”等意义。如“遐观”,远看之意。“唐俟”,徒然等待之意,以示对辛亥革命后的现实的失望,并表示将投身新的战斗。“黄棘”,奋发、前进之意。黄棘为神话中的木名,用其策马,使之飞奔疾驰。笔名“霍冲”、“令飞”、“迅行”等均属此类。          1918年5月,在钱玄同的激励和介绍下,鲁迅在《新青年》第4卷第5号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首次使用笔名“鲁迅”。在“鲁迅”之前,还曾用过“迅行”的笔名。鲁迅一生用了140多个笔名,而以笔名“鲁迅”闻达于天下。        许寿裳曾对此作过解释:“(一)母亲姓鲁,(二)周鲁是同姓之国,(三)取愚鲁而迅速之意。”  “                                ”         鲁迅没有留下正式的遗嘱,只在《死》中写下这么几条:  一、不得因为丧事,收受任何人的一文钱。——  但老朋友的,不在此例。  二、赶快收敛,埋掉,拉倒。  三、不要做任何关于纪念的事情。  四、忘记我,管自己生活。——倘不,那就真是         糊涂虫。  五、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  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  六、别人应许给你的事物,不可当真。  七、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  和他接近。 小说集     呐喊  野草  彷徨  散文集     朝花夕拾  杂文集     而已集  二心集  坟  花边文学  华盖集  华盖集续编                   华盖集续编补编  集外集  集外集拾遗                    集外集拾遗补编   南腔北调集   且介亭杂文                    且介亭杂文二集   且介亭杂文附集   且介亭杂文末编                   热风    三闲集    伪自由书   准风月谈  其他作品  故事新编  古籍序跋集  文序跋集                    汉文学史纲要   中国小说史略   阿金  鲁迅诗集  叶圣陶论鲁迅:伟大的灵魂          瞻仰鲁迅先生的遗容,觉得非常慈祥。然而他的精神是超乎慈祥的。他伟大,他坚强。中华民族将来真个得到解放,必然由于人人具有了他那样的精神。看到昨天的送殡的行列、严肃、激昂,六七千人合成个巨大的集体。更想到各地受他感化的大众,虽然不能亲自到来送殡,也必然遥寄最真挚的心情,使这个集体无形中扩大到不知多少倍。这样,与其说鲁迅先生的精神不死,不如说鲁迅先生的精神正在发荣滋长,播散到大众的心里。而这个,就是中华民族解放终于能够成功的凭证。 ?           茅盾论鲁迅:如何永久纪念鲁迅                   抑住了哀痛,打起精神来奋斗下去,此时凡敬爱鲁迅先生而且痛感到这损失之巨大的人们,都严肃地在想着:如何永久纪念他。这是立即可以想到许多办法的,——纪念文学奖金,纪念馆,研究院,学会,翻译他的著作广布于全世界
                 原创力文档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