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信仰问题思考.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大学生信仰问题思考

关于大学生信仰问题思考   摘要:受多元文化、社会消极因素、宗教渗透和思政教育实效性欠缺的影响,当前大学生信仰存在马克思主义信仰淡化、信仰多元化及功利化的问题。应充分利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称“原理”)课的引导作用,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关键词:信仰教育;马克思主义;“原理”课   一、大学生信仰问题的现状及原因   (一)大学生信仰出现的主要问题   1.马克思主义信仰淡化   通过对高校学生的调研表明,目前在我国大学生中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还是主流,大多数同学对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也是充满信心的,但仍有部分大学生存在马克思主义信仰弱化问题,这值得我们去警惕和思考。在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认知里,马克思主义只是一门必修课而非一种信仰,之所以需要学习仅仅是为了通过考试获得学分。还有部分学生渴望稳定积极的信仰却又处于寻之不得的状态,并为此感到空虚和迷茫。客观实际表明,如果人没有坚定的信仰,那么在理性与非理性的矛盾中,非理性往往就会成为主要方面。另外,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多元文化的侵蚀和目前中国社会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有一些本来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学生开始出现怀疑、动摇,更有甚者完全抛弃原有的信仰,陷入思想的困境不能自拔。   2.信仰多元化   信仰的多元化是指信仰对象和内容的多元化、复杂化。由于中国当前正处于改革的攻坚期和深水区,随着社会转型加快,各种矛盾也开始突显。西方发达国家通过文化交流等形式大规模输出“软实力”,试图实现意识形态的“全球化”。大学生受各种相互冲突的价值观影响,信仰逐渐由过去的单一向多元化转变。在大学里,所谓“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以及各种传统宗教,甚至封建迷信、邪教都有可能成为学生的信仰对象。   3.信仰功利化   现阶段的大学生中独生子女比重较大,深受家庭的?P注和宠爱,故多以自我为中心,习惯将自身利益放在首位。在这样的生长环境下,很多人崇尚金钱与权力,认为物质享受重于精神追求。在他们的思想中信仰只有能够使其“获利”才值得去信仰。比如有些学生积极入党是为了毕业有更多机会获得一份好工作,考公务员是为了获得更多的权力进而获得更多的私利。在当前就业难的形势下,一些学生也难免急功近利,意识中只重视具体的现实问题。这种将现实的物质享受作为人生的最终目标,而放弃精神的信仰和对未来价值的追求的做法,与马克思主义信仰倡导的崇高精神追求差之千里。   (二)大学生信仰问题产生的原因   1.多元文化的冲击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全球化背景下,借助先进的通讯技术和高效的传播模式,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越来越密切,不同地区和民族的文化可以在同一地域相互影响和作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除了利用它的经济、政治、社会、军事等方面的优势来打压其他国家的发展外,还试图利用互联网等形式进行文化和意识形态的渗透,达到“和平演变”的目的。西方宣扬的“文化趋同论”让部分大学生抛弃了马克思主义信仰。   2.社会因素的消极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一方面中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们的竞争意识、开放意识、公民意识、法律意识等明显提高;但另一方面,社会由传统向现代快速转型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价值体系断层,过去崇高的信仰逐渐被世俗化,两极分化、腐败、诚信缺失等社会问题日益突显。这些现实使大学生群体对社会的未来产生困惑甚至是消极的情绪,自然也影响着他们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建构。   3.宗教的渗透   中国法律规定公民有信教或不信教的自由,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信仰宗教的群体比例有了提高,这种社会氛围容易影响到大学生的信仰选择。由于一些大学生还没有树立起坚定的科学的信仰,面对竞争的压力和就业的难题,精神负担很重,又对现实社会下降的道德水平感到失望。在这种情况下,宗教所描绘的“理想极乐世界”就迎合了大学生的精神需求,使他们感到心灵找到了归宿,致使部分学生原有的马克思主义无神论信仰开始动摇,最后信仰宗教成为教徒。   4.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不强   高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的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但由于种种原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距离预计的效果还有一定差距。一则有些高校只重视关乎就业率的专业课教育,而忽视对学生的信仰教育、道德教育。二则思政课信仰教育的理念也相对落后。调查表明,目前许多大学生反映高校“两课”内容比较枯燥、抽象,教学方法单一,缺少吸引力和说服力。很多“两课”教师过于侧重理论的讲解,而缺少对于现实特别是时事的深度解析,不能有效解决学生对于社会的疑虑和困惑,既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无法取得学生思想上的共鸣,致使学生认为学习“两课”仅仅是为了获得必修学分。   二、信仰教育是“原理”课教学的内在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