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语文课程定位几点思考.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大学语文课程定位几点思考

关于大学语文课程定位几点思考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大学语文课的课程定位。一是从横向比较,作为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大学语文与其它人文素质课程不同的特质,强调“语文”二字;二是从纵向比较,大学语文与高中语文的异同,突出“大学”二字。   关键词:大学语文 课程定位      大学语文何去何从的问题引发了人们的许多讨论,在一些相关的研讨会和文章中,不时可见对大学语文“边缘化”的忧虑。大学语文陷入目前的困境,固然有外部因素的影响――比如对大学语文课教师队伍建设不够重视,比如在高等教育的有关政策或规定中,没有体现对大学生母语文化水平的重视等,但更重要的原因还是大学语文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大学语文课的课程定位、教材编写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本文着重从大学语文课的课程定位入手进行探究。   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到90年代中期,语文学科领域曾经出现过关于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学术争论。随着人文主义的回归,语文学科的人文性重新得到了人们的重视。著名语文教育家于漪在上海《语文学习》1995年第7期上发表《弘扬人文,改革弊端――关于语文教育性质观的反思》一文,给语文学科性质重新定位:“语文学科作为一门人文应用学科,应该是语言的工具训练与人文教育的综合。”近年来,面对清华学子伤熊事件等一些由于人文精神的缺失而造成大学生道德沦丧、人性变异的丑恶现象,在大学语文应注重工具性还是人文性的争论中,强调人文性淡化工具性的观点逐渐得到了较多人的认同。将大学语文定位于“提高人文素质、培养人文精神”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既呼应了当前大学生人文素质有待提高、人文精神应大力弘扬的看法,又使大学语文教学在新的教育理念推动下,获得了一个振奋崛起的发展契机。   但是随着人文素质教育、文化教育、文史哲综合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等新的教学观念的萌生,以及对“高四语文”的质疑,使大学语文再一次在自我迷失中踟躇前行。笔者认为大学语文课要走出迷失,重新确立科学定位,首先需要回答两个问题:一是从横向比较,作为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大学语文与其它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区别是什么,强调“语文”二字;二是从纵向比较,大学语文与高中语文的异同是什么,突出“大学”二字。      一、大学语文与其他人文素质教育课程      勿庸置疑,目前大学语文作为我国高校普遍开设的人文基础公共课,是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系统工程中的重要环节。同时也容易产生两种极端:一种观念认为大学语文可以包罗万象,如文、史、哲、地、德等等,凡是与素质教育有关的一切人文素质教育内容均可列入大学语文教学内容,导致大学语文失去了自身学科的独立性;另一种观念认为大学语文既是素质教育课程,又是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大学语文的功能就完全可以用“两课”、人文素质讲座、德育工作来代替,大学语文就没有必要再作为独立的必修公共课来开设,由于这两种观念的干扰,导致大学语文课程建设始终没有得到准确的定位。   首先,对大学语文的定位应立足于语文教育本身,回到“语文”这个本源。湖南师范大学程大琥教授在《语文学科论》这一专著中对语文学科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他在研究人类社会语文生活的基础上,指出:“不同民族的语文都不同程度地具有交际工具、思维养料、文化载体三大基本性能。”而语文学科的性质则是由于这些语文性能而派生出来的。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应用性和先导文化性紧密结合的首要的学科,具有自身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学科地位。这样的学科性质也决定了由此衍生的大学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工具性、基础性的课程,是走向大学的第一课,是促进文化与科技交融、促使文理渗透的纽带课程,因此不应该将大学语文视为哲学、宗教、社会、政治等文化范畴的注脚和思想教育、人格培养的主要工具。早在1982年,时任复旦大学校长的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教授就提出:如果允许复旦大学单独招生的话,第一堂课先考语文,考后就判卷子,不合格的,以下的功课就不要考。语文你都不行,别的是学不通的。   同时大学语文也不应定位于笼统宽泛的人文素质教育。从大的方面说,培养人文精神实际上是整个教育的责任;从小的方面说,人文素质涉及哲学、历史、文学、艺术等诸多方面,它应该是多种人文学科的共同任务。因此,大学语文不能越俎代庖,去承担其它学科的教学任务,只能发挥自身的特点,最大限度地实现本学科的教育目的和教育价值。特别是随着各种人文素质教育课、通识教育课程的逐步展开,大学语文理应在提高学生人文素质方面尽其应尽的责任,其发挥的具体作用及发挥作用的具体方式应有其独特之处。   笔者认为大学语文区别于其他人文素质教育课的特质可以体现为三个方面:   一是主要通过文学作品来教育人、熏陶人。优秀的文学作品通过语言的力量让人们置身于种种具体的人生情境、面对种种独特的生命状态,并由此引发人们对自身和他人的生存境遇的关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