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大桥 1桥搭通广州西出口.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珠江大桥 1桥搭通广州西出口

珠江大桥 一桥搭通广州西出口 2010年03月02日 来源: 南方都市报   珠江大桥已经失去了原有的交通骨干的功能,桥上很是清静悠闲。   桥西那边的物价比市区这边平很多。   在桥头修单车的人。   废弃的旧桥墩仍然矗立在江中。 广州名片主干桥梁系列总第119期 候选名片118号 珠江大桥 提名辞   为广州第一座横跨珠江的铁路、公路多功能桥,人称“双桥”,曾是广州通往粤西的必经之路。 索引   建于上世纪50年代末的珠江大桥,进入虎年已恰好五十“大寿”。作为广州第一座横跨珠江的铁路、公路多功能桥梁,她曾是广州通往粤西的必经之路,亦是芳村的唯一陆上通道,有了她,往西就再也没有一河隔断的愁绪。60年代初,还以其独特的景致成为羊城新八景之一。   历经半个世纪的风雨变迁,随着广州的飞速发展,公路、桥梁、隧道、城际地铁等各种交通网络四通八达,珠江大桥早已褪去了当年的显赫繁荣,却依然在“老广”心目中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 唯心   50年积淀包容共生的智慧   说起“珠江大桥”,生于80年代的年轻人第一反应可能都会问:“在哪里啊?”确实,诞生于上世纪50年代末的珠江大桥,美好年华已然远去。虽以“珠江”命名,但她的名声不似“海珠桥”响亮,从地理位置而言偏于广州最西面,也没有那么瞩目。   但如果追问上一辈的老广州,信手拈来都能给你讲上一段珠江大桥当年的“威水史”:“她是当时通往芳村的唯一陆上通道”,“不仅能跑汽车、还能跑火车”,“有了珠江桥,过江就不用坐船了。”    作为广州的母亲河,珠江背五岭而来,自然把广州分隔成三岸,俗称“河北”、“河南”,而“河西”就是芳村。几十年前,广州人俗话说“宁要河北一张床,不要河南一间房”,由此可见珠江南北两岸的差距,更不用说偏处西隅的芳村会有多孤独。那时,广州通往南面和西面还要依靠小船来摆渡。直到1960年珠江大桥全面通车,从此才“天堑变通途”。俯瞰,珠江大桥从中山八路跨越榄形的大坦沙岛,就好像一下子打通了广州的经脉,激发了这一片土地的无限潜力。   横跨于悠悠江水之上五十载,在1.8万多次日出日落的轮回交替中,珠江大桥见证了这个城市的变迁。六七十年代时通行桥上的车辆每10分钟不到5辆,迈进90年代,竟衍生出了“塞车”这一新生事物;珠江大桥所面向的广州西部,从前江水滔滔的转弯处,早已被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遮挡。“广佛同城”提出后,这一交通要道的重要性更为突出。2005年内环路A、B线通车,加上去年底地铁5号线开通后,从中山八路跨过珠江、跨过大坦沙岛也不过是三五分钟的事。   所谓的“旧”珠江大桥是否也有“廉颇老矣”的叹息?但回头看看对岸的居民推着单车过荔湾买菜,芳村的花农踩着三轮去送货,头发花白的老人拉着小孩在桥上散漫地走着,一种亲近之感不禁油然而生。过去的50年,此情此景早已相识,偶尔遇着一列火车呼啸而过,在耳边带过温热的气息,一瞬间竟有昔日重来的错觉,历史与现代的融通,这一刻是如此的和谐。   “现在路是多咯,但还是珠江大桥好,够熟悉嘛!”住在珠岛花园的老人对记者说,这是几十年培养出来的“特殊感情”。桥旧则旧矣,无论岁月如何变迁,她恬淡朴实的生活气息、她静默无言的坚持,她的包容共生,却始终如一。这种坦然、自在,何尝不是老广州一直以来生活的智慧呢?    现场传真 火车与行人和谐共处   从中山八路朝江边方向的斜坡走几十米,拐过小弯便站上了珠江大桥东桥的桥头。   桥头一栋白色的两层小楼里,着橄榄绿军装的武警正在站岗。穿过木梁和铁轨,隐约听得见底下珠江水涌动的声响。铁轨上空是分段的梯形钢筋结构,透出工业时代的线条美感。   “哐当哐当……”听着铁轨碰撞的声音,一列火车从西面呼啸而来,强烈的节奏让你的心跳也不禁加速。即便是现在,每天大约还会有二十来趟火车从珠江大桥上经过。如果是外地客可能还会感到新鲜,附近的居民却早已习以为常,听着火车的轰鸣擦过身旁,依旧各走各道,面不改色。   据说,20世纪初“南天王”陈济棠统治广东时期,曾大修马路,着手建设市区道路网,趁着海珠桥竣工,还邀请港澳侨胞、侨商前来参观,洽谈生意。大约在1933年左右,陈济棠则想兴建第二座跨江的“西南大桥”,后因条件所限仅仅筑起了几个桥墩就停工。珠江大桥建造时,东桥使用了当年的老桥墩,而西桥则没有,因此如今西桥以东的江面上,仍竖着数个旧桥墩。   自从2005年开通了内环路的广佛放射线,大部分的机动车都开始走珠江大桥两翼的内环路A、B线,很少会上旧桥了。看旁边车流飞驰,旧桥上却只有零星的几辆自行车、三五个行人,再也不用担心人车争道和大塞车,自然多了一份安逸悠闲。 双桥烟雨风韵犹存   2月的广州,正是春雨霏霏、雾气霭霭的季节。放眼远眺,见江面开阔,高楼大厦在水雾迷蒙中若隐若现。所谓“烟波如画舫如仙,珠江风月本无边”,珠江两

文档评论(0)

181****2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