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课程目标问题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大学课程目标问题分析

关于大学课程目标问题分析   [摘要]大学课程目标的确立不仅要考虑学科的逻辑体系,还要关注是否适应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的需要。一般而言,应从教育宗旨、课程依据、基本取向、目标表述这几个维度进行建构。   [关键词]大学教学 课程目标   [作者简介]孙泽文(1957- ),男,湖北沙洋人,荆楚理工学院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教学。(湖北 荆门 448000)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24-0137-03      我国大学现行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内容过于概括和笼统,没有为教师的课程设计与教材的选择留有足够的空间,学问化的倾向十分严重。许多学者主张大学废黜教学计划、教学大纲,采用国际通行的“课程目标”。因为,大学课程目标是课程设计者对于课程的价值定位和教育目的在课程领域的具体化,规定了教学目标、教学要点、教学时数和教材编制的基本要求,适用于大学整个课程建设和管理过程,也便于与基础教育课程目标的衔接。      一、大学课程目标的内涵      1.课程目标与类型。课程目标就是某课程门类或科目学习完以后所要达到的学生变化状态和发展水平的描述性指标,这些指标是构成课程设计的基础环节和重要因素。   课程目标是一个体系,依据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美国学者布卢姆分为认知、技能、情感和应用四类;加涅分为语言信息、心智技能和认知策略三类;随着“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有人将开发左、右脑功能的目标引入课程目标,从而“以人的潜能及其实现”进行分类,把课程目标分为语言技能、数学―逻辑技能、空间技能、身体―运动技能、个人内在技能和人际智能等七类 ①。这种基于培养和发展智能的课程目标,提供了一种有别于LQ或比EQ更广泛、更完备的智能观念,是人们在教育目标上展现出更为广阔的视野。   2.大学课程目标及其要义。大学课程目标就是指对大学生经历某一专业和课程的学习后在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达到的状态。也就是对大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在一定的时限内达到预期的符合社会需求和自身发展标准的设计或预期。大学课程目标是大学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具体规范,也是大学生学习的指南。   理解大学课程目标的内涵需要把握其基本要义②:(1)大学课程从开始到结束之间的时长以及在此期间内学生参加各类学习活动的时间限度;(2)关注大学生发展状态、发展水平和不同的需求,使学生的潜能通过课程学习得到最大程度发挥;(3)社会要求是大学课程目标中必需的含义,也是大学生在大学课程学习中形成素质的重要依据和源泉;(4)对大学教师和大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行为规范和引导;(5)大学课程目标作出的规定是有弹性的。   3.大学课程目标的构成和要求。大学课程目标体系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课程计划目标,旨在为开发较详细的每门课程的目标与教学目标提供方向与依据;每门课程的目标,是课程计划目标的具体化;教学目标,是对教师具体课堂教学行为的规定,也是教师选择教学材料的基本依据。大学课程目标除一部分由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和颁发外,还有一部分是由大学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教学实际的需要自行制定的。   从发展趋势来看,大学课程目标的价值选择将更加注重个体潜能的最大程度发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提出相应要求,把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作为孜孜以求的愿景。此外,大学教育的专业面广、课程门类多、内容繁杂以及专业的地方性强,上级部门难以制定统一的课程目标。因而大学课程目标的制定一般要有课程专家、教学人员、课程管理人员参加,特别是要有企业、行业中有一定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的工程师和技术员的参与和合作。      二、大学课程目标的特征      大学课程目标规定着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以及学习活动的方式。它不仅要关注学科的逻辑体系,还要注意与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需要的适切性。大学课程目标具有以下一些特征。   1.课程目标的主体性。大学课程目标主体性内容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教师是课程设计的主体,而不仅仅是课程消费者、执行者。教师的知识准备充分,最了解具体教学情境,他们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广泛吸收与课程目标相关的信息,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审视预设的目标并不时发表自己的看法,使自己成为超前于课程和学生的发展者。二是学生是课程学习的主体。学生的现实与未来生活是课程目标设计的依据,任何纯粹由教育者或者是学术专家和政府官员设计出来的课程目标即便看起来符合社会要求,如果这些没有或不能成为学生主体的意识,就不可能是真正的大学课程目标,可能造成大学课程行为主体的丧失或错位 ③。   面对以知识和信息为基本标志的未来社会,课程目标的学生主体不会完全依据课程设计者预设的发展路径来成长,也不会完全接受课程设计者预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