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非遗”视野下生态戏剧的现代境遇与重构
文章编号:1003-9104(2015)01-0190-04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13年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村落生态剧种鹧鸪戏的传承与保护”(项目编号: 13CWYJ10)阶段性成果,以及2011年山东理工大学人文社科发展计划基金特色项目“齐地民间音乐研究”(项目编号:110040)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鹿建柱(1962- ),男,汉,山东淄博人,山东理工大学音乐学院声乐系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音乐学,戏剧戏曲学,非遗保护理论。
摘 要: 随着大众传媒的高速发展,传统戏曲的发展环境发生了剧烈变化。鹧鸪戏作为我国由村落保护传承的地方生态戏剧,其村落发展环境的综合探究对于鹧鸪戏的生存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大众传媒语境、地域文化环境、经济社会发展支撑条件以及城镇化建设带来的村落转型共四个方面,分析了鹧鸪戏的发展与生存环境。
关键词:戏曲艺术;地方剧种;鹧鸪戏;齐文化;戏曲生态;“非遗”;保护;传承
中图分类号:J80 文献标识码:A
《山东淄博临淄区高阳镇上河村鹧鸪戏概况》说:“据崂山碑文记载:清乾隆年间,有一女子因婚姻不幸在崂山出家,成了带发尼姑。她修行中从鹧鸪啼鸣里悟出一种声腔,创建了鹧鸪戏。为将此剧传之后世,她来到距临淄城西北三十里的孙家村(后改名上河村),在凤凰山之阴,?宜?之阳的三义桥头槐荫树下传授鹧鸪戏。孙家庄的孙兆初是清乾隆年间的京科举人,他把尼姑留在该村精心传授三年之久,上河村从此有了鹧鸪戏,至今经历七代班主而不衰。”①鹧鸪戏作为一个独具特色的地方剧种,先后被各级地方政府和国务院评选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在体现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高度重视的同时也极大地鼓励了地方民间戏曲的传承者们。然而鹧鸪戏作为村落传承的戏曲,在避免了全球化进程中戏曲发展同质化趋向的同时也造成了鹧鸪戏发展在闭塞的环境中与时代的严重脱节。随着经济和社会现代化发展进程的加快以及大众传媒时代的到来,受众与传承者年龄断层的多重发展阻力成为了地方戏发展面临的严峻现实。传统的地方戏剧种在大众传媒的残酷淘洗中正在锐减,鹧鸪戏作为一种势单力薄的地方小戏,在复杂多变的现代环境中谋求自身的生存发展成为了当务之急。笔者认为,地方戏剧作为民间文化重要的承载形式,在整体综合环境已经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对于地方戏生存发展的现实复合环境的全新思考是十分必要的。当今戏曲的生存发展环境已经发生了复杂的变化,地方戏曲要谋求自身的发展就必须将所处的综合环境纳入宏观视野。大众传媒对人们生活产生多重影响的同时,也在时刻重塑着文化结构体系。鹧鸪戏作为流传于齐文化发祥地的地方小戏,其生存发展的研究不能离开养育它的地域文化环境。鹧鸪戏生存在地域文化、大众传媒、政治经济等因素构成的综合动态环境下,基于自身发展的客观实际对所处综合环境的研究,对于鹧鸪戏的发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一、动态的综合媒介环境是鹧鸪戏得以认同的前提大众传播媒介的高速发展让地球上每一块土地都不能置身事外,其在地域上的空前拓展是以往任何传统媒介难以企及的。大众传媒的发展不仅改变着人们的接受习惯。也深刻地颠覆了大众的娱乐方式。尼尔?波兹曼曾说:“一种技术只是一台机器,媒介是这台机器创造的社会和文化环境。”[1](p.74)戏曲的衰落是伴随着电视和网络的迅速普及发生的,读图时代受众碎片化的接受习惯是戏剧的剧场形式难以适应的。大众传媒在地方戏曲发展中起着双刃剑的作用,它一方面造成了地方剧的数量在新媒介环境中的锐减,另一方面又促成了部分地方剧种的迅速崛起。鹧鸪戏发展中的封闭特性造成了其发展中对于媒介发展的回避而非结合。人类社会经历了从口耳相传、文字传播、印刷传播到电子传播的转变,但鹧鸪戏在这一历程中始终保持口耳相传的传统方式,即使在大众传媒已经深刻影响了中国乡村的现实背景中,鹧鸪戏的现代化传承也仅单薄地表现为有限的五套影视资料。这一残酷的现实让人们不得不承认村落戏曲鹧鸪戏在今天的传媒环境发展中是势单力薄的,但传媒的发展并不是对传统戏剧文化的绝对挤压,它一方面迫使地方戏剧适应当今的传媒发展趋势,另一方面也为戏曲发展开拓了更加广阔的传播空间。传统的鹧鸪戏受众是特定的戏曲爱好者,就鹧鸪戏本身而言是它诞生地这一地域范围内的特定鹧鸪戏爱好者。然而大众传媒受众的多层次性、匿名性、多样性让鹧鸪戏的发展有些无所适从。不仅如此,大众传媒对于地方戏曲的巨大冲击还表现在它改变了乡村闭塞的传播环境这一现实。作为传统娱乐方式的鹧鸪戏能够生生不息流传二百余年,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传统社会村落信息传播的相对封闭性,这是鹧鸪戏形成稳定受众群的前提和基础条件。在信息传播相对闭塞的阶段,村落居民的娱乐方式以及文化消费资源十分有限,这使得鹧鸪戏在传播中能够引起受众的持续、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