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科药用植物概述介绍.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0 菊科药用植物概述 万雅莉 ( 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003级中药学) 菊 科 [主要特征]: 直立或匍匐草本,或木质藤本或灌木,稀为乔木;叶通常互生,亦有对生或轮生,单叶式复叶,全缘、具齿或分裂:花两性或单性,具舌状或管状花冠,密集成头状花序,头状花序中有全为营状花,亦有全为舌状花,有中央为两性或无性管状花(盘花),外围为雌性或无性舌状花(放射花)或雌性管状花,为一个具1至多层的总苞片所围绕,单生或排列成聚伞花序、总状花序、穗状花序、伞房花序或圆锥花序;花序托凸、扁或圆柱状,平滑或有多数窝孔,裸露或被各样的托片;雄蕊4-5,花药合生成一管,极稀离生,药基钝或具尾,花丝分离;子房下位,1室,具1胚珠,花柱分为2枝,枝的内侧具柱头面,顶端有各种附器;果为菊果(Cypsela),习称瘦果,顶端冠以糙毛、鳞片、刺芒状冠毛。 [分布及作用]:Compositae菊科,双子叶植物,约1000属,25000-30000种;广布于全球,主要产温带地区,我国有23O属,2300多种,各地均产,有些供观赏,有些入药,也有些供食用,还有产橡胶的。 显微特点:本科植物普遍含菊糖;常具各种腺毛、分泌道、油室;具各种草酸钙晶体。如奇蒿含簇晶,艾叶、苍术含方晶。 [分类]:分为2个亚科,即舌状花亚科(Liguliflorae,Cichorioicleae)和管状花亚科(Asteroideae,Tubuliflorae,Curduoideae),其构造如图所示。 一、管状花亚科 [主要特征]:植物体无乳汁;头状花全由管状花组成,或由舌状的边花和管状盘花组成 ;花柱圆柱状,具附器。 本亚科代表植物如下: 1、菊花 弘景曰:菊有两种:一种茎紫气香而味甘,叶可作羹食者,为真菊;一种表茎而大,作蒿艾气,味苦不堪食者,名苦薏,非真菊也。时珍曰:本经言菊花味苦,别录言菊花味甘。诸家以者为菊,苦者为苦薏,惟取甘者入药。甘菊始于山野,今则人皆栽植之。其花细碎,品不甚高。蕊如蜂窠,中有细子,亦可捺种。 多年生草本,基部木质,全体被白色绒毛。产于山东、江苏、安徽、浙江、四川。 [功用和主治] 散风清热,平肝明目。用于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 [主要化学成分] 花和全草含挥发油,成分菊油环酮、单龙脑酞酸酯、菊醇、龙脑和乙酸龙脑酯,以及木犀草甙、大波斯菊甙等。 [最新动态] 俄发现菊花生长基因 有助于培育转基因菊科植物俄罗斯科学院生物工程中心与荷兰科研人员合作,成功地发现了控制菊花生长的基因。有关专家认为,该科研成果将有助于转基因菊花及其同类转基因植物的研究。菊花的基因控制着花序的开始、停止等生物发展过程。比如决定花序何时开始排列、怎样排列,哪些部分将发展成花茎,哪些部分将发展成花瓣等。有关专家指出,该科研成果将有助于转基因菊花及其同类转基因植物的研究。比如,可以利用该科研成果研制杀虫剂。只用花序来合成杀虫剂,而菊花的其他部分将保持自己的无害性可作为食品使用。还可以将这种基因工程方法运用到土豆等其他转基因植物的研制中。    野 菊 [主要特征]属菊科多年生草本。高25~100cm。根状茎粗厚分枝,有长或短的地下匍匐枝。花黄色。瘦果全部同型,有5条极细极明显的纵肋,无冠状冠毛。 花期9~11月。 [功用及主治]野风、解毒、菊适应性强,对土质、温湿度要求不严。营养成分较多,其嫩茎、叶、花均可食,炒、煮或拌凉菜均可。 野菊性味甘、苦、平, 有清热、祛风、解毒之功效。 2、红花 [别名] 草红、刺红花、杜红花、金红花。 [来源] 为菊科植物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的管状花。 [植物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约1m。茎直立,上部多分枝。叶长椭圆形,先端尖,无柄,基部抱茎,边缘羽状齿裂,齿端有尖刺,两面无毛;上部叶较小,成苞片状围绕状状花序。头状花序顶生,排成伞房状;总苞片数层,外层绿色,卵状披针形,边缘具尖刺,内层卵状椭圆形,白色,膜质;全为管状花,初开时黄色,后转橙红色;瘦果椭圆形,长约5爉m,无冠毛,或鳞片状。花期5~7月,果期7~9月。 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采制] 夏季花橙红时采摘,阴干、晒干或烘干。 [性状] 管状花长1~2cm,表面红黄色或红色;花冠筒细长,先端5裂,裂片狭条形,长5~8mm;雄蕊5,花药聚合成筒状,共同白色;柱头细长圆柱形,顶端微分叉。质柔软。气微香,味微苦。 [化学成分] 含红花甙(carthamin)、新红花甙(neocarthamin)、红花醌甙(carthamone)、红花多糖、棕榈酸、肉桂酸、月桂酸。 [性味] 性温,味辛。 [功

文档评论(0)

187****504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