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历史教材教法的设计理念-历史学科中心
歷史教材教法的設計理念
「歷史教材教法」此一課題,實關係著「要教什麼?」與「如何教?」兩大部分。關於高中歷史課應該「要教什麼?」,對於臺灣的學生與教師而言,教科書的內容自然是回答此一問題的最直接答案,此一答案即使在目前一綱多本制度下,都是普遍存在於教學現場的實況,所以,歷史教學僅仰賴一本教科書,成為決定課程內容唯一的因素,此一現象在臺灣相當普遍。 學者發現美國在20世紀末,有超過一半的老師,也是僅用一本教科書作為主要教學內容。見: Steven A. Stahl, Cynthia R. Hynd,Bruce K. Britton,Mary M. McNish, Dennis Bosquet,What Happens When Students Read Multiple Source Documents in History?
學者發現美國在20世紀末,有超過一半的老師,也是僅用一本教科書作為主要教學內容。見: Steven A. Stahl, Cynthia R. Hynd,Bruce K. Britton,Mary M. McNish, Dennis Bosquet,What Happens When Students Read Multiple Source Documents in History? Reading Research Quarterly 31, , No 4,(October/November/December 1996),430
那何謂教科書的內容呢?是一大堆歷史名詞的解釋?或是一連串歷史事件的排列組合嗎?還是重要歷史事件的既定因果關係與影響的呈現呢?如果是一大堆歷史名詞的解釋,那歷史課跟讀國文課本課文中的注釋一樣。如果是一連串歷史事件的排列組合,那歷史課本僅需要大事年表即可。如果是重要歷史事件的既定因果關係與影響的呈現,那閱讀坊間參考書即可取代歷史課堂的教授。
然以上三者,不都是教科書的主要內容嗎?在一綱多本制度下,各出版社的教科書,都是作者依據同一份課綱內容,所編寫出的作品。如果,歷史是過去事件的排列組合,那為何每個版本的寫法都不相同呢?如果,教科書的作者都是依據相同的課綱,那為何每一版本的內容都不一樣呢?要解釋上述現象,需要回歸「何謂歷史?」這一個重要命題,因為歷史知識有兩個基本概念:第一層次的概念──實質概念,意即歷史之重要事實內容;第二層次的概念──即如何呈現歷史的概念與策略。就算歷史課綱規定教科書應有的歷史內容是固定的,但因為敘述歷史與建構歷史的策略與概念不同,所呈現出的歷史自然就不一樣。由此可知:教授歷史,不應僅是以教科書的事件內容為主,應該讓學生也能學習瞭解建構歷史的策略與方法。且有關歷史建構的策略與概念,也是歷史課綱的重要內容之一,此即是歷史核心能力。
歷史核心能力的提出,始見於95歷史課綱,其間雖歷經95、98、100課綱的更迭,但其主要概念仍是以:時序、歷史理解、歷史解釋、史料分析四者為主,此四者在100課綱,為求能更清楚地表達,則改為:表達歷史時序的能力、理解歷史的能力、解釋歷史的能力、運用史料的能力。 歷史核心能力的相關概念,可見:教育部,《「普通高級中學課程綱要」-歷史課程綱要》, 2011年5月27日,頁2且在這四類能力,分別附上二至三則的說明。筆者發現這些說明實與英國「新歷史科」運動所提出的歷史重要關鍵概念有密切的關係。像:表達歷史時序的能力中的(一)能運用各種時間術語描述過去,並認識幾種主要的歷史分期方式。此即是指「時序」能力。而其第(二)項說明:能認知過去與現在的不同,並建立過去與現在的關聯性,則與「變遷」概念相近。在理解歷史的能力中的(二)能設身處地瞭解歷史事件或歷史現象,此則與「神入」概念相近。而在解釋歷史的能力中的第(一)項說明:能對歷史事件的因果關係提出解釋,即是指「因果」概念。另外,在運用史料的能力部分的(二)能辨別史料作為解釋證據的適切性,即指「證據
歷史核心能力的相關概念,可見:教育部,《「普通高級中學課程綱要」-歷史課程綱要
》, 2011年5月27日,頁2
經由上述的分析,筆者不禁要問:上述六項歷史核心概念,為何僅有「時序」一項是獨立列出,其餘五項則分列於其他三者之下?雖說許多學者都認為「時序」概念可作為歷史重要概念中的首位,但「變遷」概念卻是最早被列入歷史核心概念者,且「因果」概念則是最常出現於歷史課堂教授者。 關於時序、變遷與因果概念的分別重要性,可見於: 林慈淑,《歷史,要教什麼?:英美歷史教育的爭議》,頁309、327、340。且理解歷史的能力與解釋歷史的能力兩者分類仍不夠明顯,因為當我們以特定歷史脈絡去理解過去歷史時,其實也是在解釋過去歷史的發展。如果理解歷史的能力是單指「神入」過去的歷史發展脈絡,那「因果」概念不也是建構過去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