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早期楚文化的民族构成与民族属性
楚文化的起源问题曾长期困扰学术界,一直是楚文化研究的热点,也是楚文化研究的难点,长期以来,众说纷纭,悬而未决。20世纪,学者对这一问题进行 了大量的探讨。近年来,随着考古发现与研究的逐步深入,早期楚文化的研究也取得了相当多的成果,特别是近年来为配合南水北调工程而进行的考古调查与发掘, 在丹江库区发现了一些有关楚文化起源的新线索,引起了学术界的极大关注。对早期楚文化的探讨涉及楚民族与楚文化的起源及形成、楚国早期历史地理等诸多学术 问题。本文拟在学者已有探讨和目前考古发现与研究的基础上,着重探讨早期楚文化的民族构成与民族属性问题,以期对早期楚文化的探研有所裨益。
一、早期楚文化的时空分布
在考古学上,楚文化的典型特征形成于春秋中期前后,目前尚未见到早于春秋中期的楚式青铜器,但与楚式青铜器并存的一批具有楚文化特征的陶器,则可上溯至 西周时期甚至更早。由此可知,早期楚文化指的是夏商及西周时期与典型楚文化有直接渊源关系的一组陶器遗存。这组陶器遗存以鬲为核心,以鬲、盂、豆、罐或 鬲、盆、豆、罐为基本组合。鬲很有特点,为北方的鬲与南方的鼎结合而成,似鼎非鼎、似鬲非鬲,又被称为“鼎式鬲”或“鬲式鼎”,一般为连裆或弧裆,空足很 浅、甚至略有略无,柱足,足与器身分开制作,俗称此制法为二次包制,学界称之为楚式鬲 [1]。
就目前所知,楚式鬲最早的源头在鄂东盘 龙城一带,在盘龙城遗址的王家嘴下层,相当于夏代的文化遗存中,出土有目前最早的联裆鬲 [2],已具有楚式鬲的基本特征。由此可知,早期楚文化的时间范围,最早可以追溯至夏,其下限则在楚文化特征形成之前的春秋早期,而其主体部分、也最为学 术界所关注的,则是在西周时期。
鄂东和鄂东北地区的早期楚文化遗存是目前最早的。在鄂东的盘龙城遗址,发现有大量的平裆鬲,时代可早至 夏商 [3],这类陶鬲明显不是中原风格,应是当地居民将北方的鬲与南方的鼎融合后创造出来的,具有明显的鼎与鬲相结合的特征,这是目前楚式鬲最早的源头。此类 融合南北文化的陶器遗存一旦被创造出来就体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到西周时期,更进一步与周文化结合起来。黄陂鲁台山所出西周早期遗物中,年代较早的Ⅱ式鬲 明显具有周文化的瘪裆、锥足风格,较晚的Ⅲ式鬲则已变为柱状足,裆部虽仍为瘪裆,但开始向弧裆发展 [4]。在鄂东北的大悟吕王城遗址,西周早期陶鬲亦多具周文化风格,与沣西较为一致,但吕王城T2⑦:160,已初具楚式小口鬲作风,较晚的吕王城 T2⑥:147、T2⑤B:118,虽仍为瘪裆,但已与楚式鬲风格较为一致 [5]。武汉放鹰台遗址西周遗存,年代大抵为西周早中期,文化面貌与大悟吕王城、黄陂鲁台山、新洲阳逻香炉山等属同一类型,而与香炉山遗址最为接近,所出 鬲、甗、盆、盂、豆、罐,为早期楚文化基本组合,器型亦大体相类,所出鬲足采用包制方法,为楚式鬲的基本特征之一,CaⅢ式陶鬲,夹砂褐陶,圆唇、束颈、 弧裆,柱足较高,与真武山、郭家岗等地所出陶鬲器型风格一致,C型侈口折壁豆盘亦与真武山较为一致,Aa型鬲(T3②:1)造型奇特,上部为直口、带盖、 管状冲天流,下部为分裆稍平,柱足较高,与江汉地区周式鬲较为一致,应是南北文化交融后的产物 [6]。罗田庙山岗遗址西周遗存,年代约为西周中晚期,陶系以夹砂红陶和红褐陶为主,器类有鬲、甗、罐、瓮、缸、盂、缽、豆等,纹饰以绳纹为主,与均县朱 家台和大悟吕王城西周遗存关系密切,鬲分大口和小口两类,均为长方体、卷沿、侈口、弧裆、柱足较高,A型鬲有较明显的瘪裆风格、并有扉棱,B、C型鬲则为 弧裆微瘪型,与襄宜地区出土的早期楚式鬲一致 [7]。上述鄂东及鄂东北地区西周时期遗存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有较为明显的来自北方的姬周文化与江汉土著文化融合的趋势。
丹江流域 亦有较为广泛的早期楚文化分布,丹江上游地区,商南县过风楼遗址是目前极受关注的遗址,所出西周遗存年代约为西周中期,其陶器特征与关中周文化相去甚远, 而与江汉楚文化有较为明显的亲缘关系,另东龙山、巩家湾、陈塬等遗址亦相类似遗存,年代大抵为西周中晚期 [8]。丹江下游地区,淅川下王岗遗址西周早期遗存大抵与沣西无异,但其中的Ⅳ式鬲,侈口、圆唇、鼓肩、收腹,联裆圆柱状足,与早期的楚式鬲颇有类似之处 [9]。近期备受关注的郧县辽瓦店子遗址,发现了有关楚文化起源的重要线索,据发掘人员简介,其最早年代约为西周早期。
在西陵峡地 区,庙坪遗址发现了几件较完整的西周陶鬲 [10],除纹饰为方格纹外,其余特征与真武山、郭家岗等地所出陶鬲基本一致,具有早期楚式鬲的特点,其年代,原报告定为西周中期,此年代明显偏早,应为 西周晚期。此外,西陵峡区的宜昌上磨垴 [11]、秭归柳林溪 [12]等遗址,均出土有与早期楚文化有关的周代遗存,这批遗物的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