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当前中国经济地“冷”与“热”.docVIP

如何看待当前中国经济地“冷”与“热”.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如何看待当前中国经济地“冷”与“热”

如何看待当前中国经济的“冷”与“热” 总第1495期 出版日期:2004-04-22 如何看待当前中国经济的“冷”与“热”   主持人语:今年一季度,我国GDP增长速度惊人。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达27106亿元,同比增长9.7%。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达到经济难以承受的43%的水平。某国际研究机构认为,中国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幅超出预期,主要由于国内需求“颇为强劲”。一季度发电量的增长速度是15.7%,燃煤的增长速度是14.4%,钢材的增长速度是26.4%,房地产的增长速度是41.1%。业内专家警告说,已有迹象显示中国经济可能过热,有通货膨胀的危险。那么,当前中国经济的到底是“冷”是“热”?如何看待一季度投资的过快增长?请看本期特约撰稿人———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与发展研究室主任王小广的专题解读!   ◆当前经济总体还未过热,但存在局部过热问题。   ◆通货膨胀的风险不大,在这种情况下,不会出现宏观经济政策的“急调整”倾向。   ◆今年中国经济增长将会呈现“前高后低”的趋势,增长率接近9%,上半年GDP增长可能超过9%,下半年受出口、投资增长回落的影响可能增长8.5%左右。   ◆局部领域投资过度膨胀及投资效率低下,是当前宏观经济发展中“核心问题”。   经过连续两年8%以上的高增长后,2004年宏观经济增长形势变得较为微妙,“过热论”、“不热论”以及“局部过热论”不断地发生碰撞,莫衷一是。但对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有两点认识是相对明确或已经形成共识的,一是中国经济自2002年中期以后进入到新一轮快速增长周期;二是局部的投资过热潜伏着较大的宏观经济风险,特别是可能造成今后几年部分行业生产过剩的巨大压力,并很可能再次重演“通货紧缩”现象。 对总体经济形势的判断:主张局部过热论   中国经济总体开始“热”起来了,但“热度”呈现明显的不均衡性   当前消费需求仍然有些偏冷,如果结合物价走势和就业形势,就更不能讲已经出现“全面过热”了   局部领域投资和产出的高增长难以转化全面的需求高增长   当前宏观调控应主要调结构、而不是调总量   我们一直认为,当前经济总体还未过热、但存在局部过热问题。为什么总体没有过热?主要理由是:(1)较为公认的中国目前潜在增长率水平在9%左右,去年GDP增长9.1%,也就是刚刚处于潜在增长率水平,不能说过热,只有超过这一水平较多,如10%以上时才能说已经过热;(2)中国经济的中周期一般为5-6年,从启动到过热(增长高峰)一般要3-4年,我们说现在的中国经济不过是刚刚进入“夏天”,但在“初夏的日子里”有那么些天出现了“炎热天气”,就说今年肯定是“炎夏”,显然欠妥,即使到了夏天,也有“一般的夏天”和“过热的夏天”(因温室效应的作用“偏低温的夏天”不容易出现),但这次的夏天是不是会出现像去年南方的“持续高温天气”也不一定;(3)物价和消费是判断经济是否出现整体性过热的重要依据,现在看来,消费需求仍然有些偏冷,年初出现消费温和回升仍显不够强劲,更难以演化为消费需求的“过热”趋势,与之相关的物价走势也说明总体经济并不过热,1月份CPI增长3.2%,2月份小幅回落为2.1%,对价格上升的预期特别是所谓的生产资料价格大幅上涨将通过一个时滞期传导到消费品市场没有变成现实,即物价的走势无法支撑“过热论”。如果结合到就业形势,那就更不能讲经济已经出现“全面过热”了。   中国经济总体开始“热”起来了,这是事实,但“热度”呈现明显的不均衡性,有些热起来了,甚至有些过热;有些还在预热,不够热;有的还偏冷。这又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这种“非典型”的特征呢?我们认为原因有三点:从长周期理论看,上一轮高增长周期自1978年开始到1996年左右结束,之后进入到一轮中长期性的调整增长周期(我们称之为调整型增长阶段),到了2002年新一轮高增长周期的启动,在我们看来,是一种条件还未完全成熟时的“强启动”,即经济增长的中长期结构调整过程并未到位。推动此轮经济增长“强启动”的因素主要有三个:一是受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强力推动。连续实施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被冠以“稳健”之名实际上也是积极的货币政策,使经济保持适度快速增长,并推动经济结构缓慢调整。二是2001年底的“入世效应”,这是重要的外部推动力。“入世”刺激下的出口高增长及外资的集中大量流入,极大地刺激了我国工业和投资的增长。三是政府大面积的换届使各级地方政府形成了很强的发展冲动。主要反映为投资冲动,其中又以“引资冲动、大力推动工业发展和城市建设(以房地产为主)”的三大冲动最具代表性。   在这种结构强约束下的经济高增长,难以表现出全面的需求过热,即需求不能全面加速增长(主要是消费需求增长不够强劲),那么投资的高增长和一些产业的高增长便难以出现“经济增长的过热循环”。出现的只能是局

文档评论(0)

jyf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53235235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