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中国近代化之父----李鸿章3.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四讲 中国近代化之父----李鸿章3

世人毁誉过半者,莫过于李鸿章 政敌梁启超评价他:“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美国《时代》:“19世纪世界三大名相”之一; 新中国30年前:刽子手、卖国贼; 新中国近30年:中国近代化的先驱;中国近代化第一步的领军人物,甚至----。 19世纪“世界三大名相” 德国:俾斯麦(完成德国统一,实行铁血政策) 英国:格兰斯顿(改变政体,放弃“光荣孤立”政策) 中国:李鸿章(推动古老中国走出中世纪走上近代化,“内须变法,外须和戎”的治国理念) 毁誉过半 《清史稿· 李鸿章傳》评价说: “中兴名臣,与兵事相终始,其勋业往往为武功所掩。鸿章既平大难,独主国事数十年,內政外交,常以一身当其冲,国家倚为重轻,名满全球,中外震仰,近世所未有也。生平以天下为己任,忍辱負重,庶不愧社稷之臣;惟才气自喜,好以利禄驱众,志节之士多不乐为用,缓急莫恃,卒致败误。疑谤之起,抑岂无因哉?” 毁誉过半 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时,曾这样说李鴻章: “我中堂佐治以來,无利不兴,无弊不革,艰难险阻,尤所不辞。如筹海军、铁路之难,尚毅然而成立,况于农桑之大政,为民生命脉之所关,且无行之难,又有行之人,岂尚有不为者乎?” 美国学者唐德刚认为,自有近代外交以來,中国出了“两个半”外交家,周恩来是一个,李鸿章是一个,顾维钧只是半个。 李鸿章对自己的作为曾作出以下总结: “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尤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贴,居然成一间净室,明知为纸片糊裱,然究竟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小风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应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预备何种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起责?” 李鸿章有一首临终诗: “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海外尘氛犹未息,诸君莫作等闲看。” 李鸿章死后,两宫“哭失声”,孝钦显皇后称赞他是“再造玄黄”之人。赠太傅,晋一等肃毅侯,谥号文忠。在原籍和立功省建祠10处。京师祠由地方官员定期祭祀。清代汉族官员京师建祠仅此一人。 一生的基本主张 “内须变法” “外须和戎” 家世渊源 1823年2月15日(清道光三年正月初五),李鸿章出生于合肥县东乡。其父李文安(1801年—1855年),苦读多年,终于1838年考取进士,使李氏家族成为当地名门望族。李鸿章在兄弟中排行第二,大哥李瀚章(1821年—1899年),後来也官至总督;三弟李鹤章、四弟李蕴章、五弟李凤章、六弟李昭庆(1835年--1873年),后来均非富即贵。 “少年科第” 自幼饱读“诗”“书”,道光23年(1843年)20岁中举人;道光27年(1847年),24岁中进士,选入翰林院任庶吉士。同时,受业曾国藩门下,讲求经世之学。三年后翰林院散馆,获留馆任编修。 “壮年戎马” 1851年太平天国爆发,1853年攻入安徽境内,李鸿章相应清廷号召回乡创建团练(1858年冬,入曾国藩幕府襄办营务。后得曾国藩之助编成淮军) 曾国藩除因与李鸿章父亲之交情外,对其才气极其欣赏,例如从其投曾营时带来的诗文: “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一万年来谁著史?八千里外觅封侯。定将捷足随途骥,那有闲情逐水鸥! 笑指卢沟桥畔月,几人从此到瀛洲?” 被曾国藩认为李有大志,并因此更欣赏李鸿章的才华。 “中兴名臣” 1860年,统带淮扬水師。湘军占领安庆后,被曾国藩奏荐“才可大用”,命回合肥一带募勇。同治元年(1862年),编成淮勇五营,曾国藩以上海系“筹饷膏腴之地”,命淮勇乘英国轮船抵达上海,自成一軍,称为淮军。 在曾国藩荐任江苏巡抚,掌握地方实权后,在江苏大力扩军,率先采用西方新式枪炮,使淮军在2年内由6000多人增至六、七万人,成为清军中裝备精良、战斗力较强的一支地方武裝(后來的淮系军阀集團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李鸿章到上海后,同外国雇佣军(后组建为常胜军)进攻太平军。 瑕瑜互见的一生 中国近代第一个近代军工企业,中国第一家民营轮船公司,第一条电报电缆线,第一条铁路、第一座钢铁厂、第一座机器制造厂、第一所近代化军校、第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 瑕瑜互见的一生 “舍予命而有益于国,亦所不辞”; “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徒常熟国库空”; 1901年9月,被迫签订《辛丑条约》,11月吐血若干而死。 思考:教训何在? 李鸿章:愚忠愚孝 袁世凯:帝令智昏 蒋介石:反帝无常 中国近代化最终失败的根源何在?影响何在? * * “刽子手,卖国贼” “少年科第,壮年戎马, 中年封疆,晚年洋务” 李鸿章(1823-1901年),实名李章鸿,晚清军政重臣,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

文档评论(0)

ldj2153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